皇嫂请留步 第4章 朝议

作者:浪随风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15 21:58:52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

清晨太阳冒尖,刘佋刚刚醒来便接到太监禀报,宫内的奸细已经被找到了。

御膳房有三人,大小太监十八人。昨夜均已经被处以极刑。

拷问中得知他们受到某个富商指示,在皇帝的膳食里面加了点特殊调料。这种调料少量服用,并不会有什么大碍,若是长期服用,四到五年左右就会暴毙而亡。

等江充带人找到那名富商的住所之时,发现他已经悬梁自尽。

一时间线索断得干干净净。

刘佋对此也没什么好说的,找不到根源所在实属正常,要是一下子这件事就扯上了朝中某位大臣,刘佋才会会觉得不正常,是不是有人借着这件事构陷政敌?呵呵,朕就是这么的多疑!

今天请安过后照常来到灵台阁。

杨泌早早的候在这里,上午的课程没有伴读,因为上午教授的是帝王之学。

今天要学的是史。

开始讲课之时,杨泌讲了一个故事。

“前朝文帝是太祖之子,登基之时,开国文臣武将大多都还健在,此时文帝不过登基两三年,有人上书弹劾宰相张栎,

上书之人是一个颇有清名的御史,他在弹劾中严厉斥责宰相张栎出行的车马,还有相府的规模远远逾制。甚至提到张栎公然宣称皇帝没有他,根本无法处理政务。”

“假如陛下是魏文帝,当如何处理此事”

刘佋思索了一下脑海中的史料,回答道:“把上书的这个人抓到诏狱关着,以元丛太祖皇帝功,厚赏张栎。”

“只赏张栎一人?”

“对,只赏一人”

杨泌轻哼一声,并没有像刘佋想象中那样对皇帝的聪慧啧啧称奇,反而叹了口气说道:“陛下错了”

“哪里错了?”

“陛下错其一就是把别人想得太简单了,陛下想保护御史捧杀张栎,却没有想过世间豪杰如过江之鲫,反而先把自己的想法泄露了出来。”

“其二就是,御史可以闻风而奏,皇帝却不能只凭一封弹劾处理一个开国大臣-----最起码那时候的文帝不能”

“其三,陛下收到弹劾,第一时间相信御史而不是开国老臣。其他人会怎么想....”

“那魏文帝是怎么干的?”刘佋受到指责,稍有不忿之色。

杨泌直起身子,脸上带着对魏文帝的敬仰之色回道:“文帝收到弹劾第一时间就派人查清事实,发现张栎确实稍有逾制,却没有弹劾中说的那么夸张,然后文帝赦免了张栎的罪过,设宴邀请开国众臣。宴中还屡次请教太祖趣事,惹得众人连连大笑。”

“至于那名御史,后面文帝邀请,张栎与他同乘一辆马车就此握手言和。”

刘佋细细思考,仿佛魏文帝就在眼前看着刘佋这个后辈。

......

今天早课之后,太后派江充来请皇帝参加朝会。

按照大燕朝惯例,一般少年皇帝需要到16岁才能亲自参加朝会。如果情况特殊,也可以提前上朝,太后这次叫刘佋过去,主要是让刘佋旁听。

江充对着刘佋一脸的恭敬和悦,就好像昨天被太后训斥之事不复存在一样,只有其左脸隐约的红肿留下来昨天的印记。

“陛下请跟我来”

随后刘佋跟着出了威兴门,不远处零零散散分布着一个宫殿和几间平房。

这些平房是尚书台,谒者台还有一众侍卫上值和休息的场所。

从这里往后看就是皇帝的云台殿,大燕皇帝通常在在这里休息和召见大臣。又因为修建得华丽高大,所以云台殿具有浓重的政治意味,也算是大燕的象征。“非壮丽无以重威”这说的或许就是云台殿吧。

也不知道先辈们修建它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如今的皇帝已然没有当初的威严。

江充领着皇帝进了大殿,在太后坐着的御座旁支了个小椅子。随后,江充与另一名太监分别站立两旁。

大燕朝朝会,大臣是不需要跪着的。一般是站立,有个别地位尊崇的老臣也会有侍者安排椅子坐下。听说前朝有人久站不适死在了大殿上,所以朝堂的侧殿通常会有御医候着。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江充示意奏乐鸣鼓。大臣们陆陆续续的进殿,为首的三人想来就是三公了。

如今三公分别是司空王诃,司徒裴巡以及太尉李尚。

刘佋感觉中间那个,年龄大概50来岁的短发男子就是裴巡,因为这人眼睛比较小。

朝会没什么内容,都是在讨论一些琐事。有一点引起了刘佋的注意———上报灾害的太多了些。

朝会大半时间都是在讨论,怎么赈济灾民,谁去赈灾,粮食在哪里调….

直到有几个人凑请加封外戚,引得刘佋将目光给投了过去,那为首之人约莫30来岁的样子,方正脸,出队列一步说道

“听说古时候周朝的有功之人,都能得到优渥的对待,有罪过的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赏罚分明,这就是周朝国祚长久的原因。”

“而如今,太后的德行为天下人所推崇,太后的功劳大家也有目共睹。大燕朝如今强盛的原因,不就是这样的吗?太后现在居于云台的顶端,掌握着天下的大事。然而太后的亲属宗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是天下人都遗憾的事情”

“我听说古代的仁人,都把孝顺放在首位,现在天子想要侍奉太后,却不知道如何行动。天子的一片孝心,不能得到成全,这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如果能让太后的亲属宗族得到封赏。成全天子的孝心了,也让大燕的臣民更加的明白孝道,这是应该做的事情。”

刘佋立即想起当时杨泌的暗示,知道这时候该自己说话了,马上接话道:“实该如此,这样利好天下,成全孩儿孝心的事情。请太后不要推辞。”

江太后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心中立马想好了回复。“让自己和家人享受富贵,不是我的本意。本来只是因为皇帝年幼,才不得不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这是太祖定下来的事情。如今皇帝和天下的臣民都认为应该这样做,这是我所不敢推辞的。”

这样一拉一扯之下,皆大欢喜。刘佋的第一个目标就这样达到了,这时候刘佋才明白杨泌对魏文帝的推崇,以及自己当时目光的狭隘。

作为皇帝,不应该表达自己的倾向,不能让臣子猜透自己的想法,应该把自己的目的隐藏在大多数人的诉求当中!

这时魏文帝在刘佋心中慈眉善目的形象,逐渐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