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随笔 【正版无广】第70章 不惧无悔

作者:那边山上的石头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2-20 16:07:51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通过不断的练习内观和思考,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通过逐渐深刻的自我认知,能看清楚前方的路,而且能看的越来越远。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认知决定习惯,思考决定认知。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内观,时时勤拂拭。习惯于思考,爱上思考,不断的突破自我,逐渐的从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如是观照这围绕在你身边的所有的现象。我们就不会被事情的一时一地的表象所迷惑。当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按照自我本来的习惯去理解和执行,由此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命;而我们通过思考决定不按照我们一贯的思路和行事方式去处理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这就是一个人的运。很多人告诉我们,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改变运势。实际上说的就是,有一些我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习惯和性格,特别是那些我们通过自我修炼,通过刻苦努力的思考和内观都无法觉察到或触及到的习惯和性格,才是我们真正的无法改变的命。而那些我们能触及到,而且通过思考和内观能够促使自己做出改变的,都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命,这部分命,我们称之为运。

这个世界所展现给我们的,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而我们当代人所能看到听到的,却觉得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又导致了一代人的趋同,同样导致了代差年龄差别的不断缩小。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我们信息的来源,大多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公共媒体,如电视台和报纸;后来发展到互联网;再后来,就是手机以及海量的自媒体。当代我们每个人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可能是一百年前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如此多的信息扑面而来,是一个时代改变带给我们的改变,但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辨别能力却没有跟上,我们还停留在不加甄别的相信所有我们自主和被动获取的信息层面。所以,我们偏信,我们迷茫,我们执着,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漂泊无依,很多人甚至丢失了自我。当代,我们比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每个人有思考和思辨的能力。更何况,从2020年以来的智能大模型所产生的海量的无法判别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的污染着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年迈的父母。

在这样的信息洪流加持之下,我们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自我。大部分的算法推送给你的信息,在一遍一遍的通过你的脑回路增强你的记忆,逐渐改变你的判断力,最终影响我们的认知。那就是:你不要思考,你也不再有信仰,你无法管理你自己,你要将你的所有都交给我们,我们来管理你的生活,我们来管理你的财富,我们来管理你的人生,我们所给你的,就是你所需要的,我们就是你的一切。没错,这是一种新的殖民,网络殖民,算法殖民。曾几何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手头、身边大部分的新鲜事物,本来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算法那些自媒体那些铺天盖地狂奔而来的信息告诉我们,让我们相信那些都是我们的必须的。

更可怕的是,当这些算法殖民完成之后,我们逐渐的更害怕抓不住那些算法给我们的信息,我们也会对错过或者根本我们就抓不住的信息而感到后悔,感到焦虑。是的,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进行思考和内观,都需要不惧无悔的能力。事情来了不惧,事情走了无悔,这是一种能力。不是靠扯着脖子喊两嗓子就能解决的。这里面最为关键的是对事情来了和走了这个参照物“我”的观察和出离。不能只将那个“我”作为一个单纯的受体,这个“我”要有判断能力,要不断的发出拷问:这件事情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真的吗?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吗?这件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气泡?只是一个人的幻想?对于任何的事情,都不要立即下判断,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出离开那个“我”,如是关照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在我们认知层面上的“差不多”的理性的结论,用这个结论来指导我们的做事方式,大体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事情来了,不用惧怕,该来的总会来,这件事情不会伤害到我,即使没有这件事情来,也会有别的事情来,这是我在我生命中的这个时间段内所要忙的事情,因为我不能总是闲着呀,要有事情来做的,只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能太用力,否则就会辛苦,一体会到辛苦,就会对类似的要来的事情产生惧怕。所以,不要太用力,要在思考和辨别的基础上,按照事情本来的面目推动这件事情就可以了,相信我,这件事情过去了,没有人再记得你做过这件事。

事情走了,不要追悔,该走的谁也留不住,这件事情走了,这个人走了,那都是有他本身内在的规律的。你认为自己失去了这个机会,那是因为这个机会根本就不是属于你的,他只是恰好在这样的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和你有时空的会面而已。回头想想,你后悔当时没有努力改变一些事情来抓住他,那仅仅是你的命而已,如果通过努力了也没有抓到,那就更是命了。说到底,命是什么?命就是你所要遵从的规律,命就是你之所以是你的根本条件。

来时不惧,去时不悔,思考内观,如是观照,愿你过好这一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