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合伙人 第21章 推演(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4 21:01:19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马喆笑吟吟地看着面色痛苦的朱棣,再添了一把火问道:“若是坚持祖制,燕王殿下想过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吗?”

朱棣沉默不语,不用马喆提醒,只要不傻就能想到只要宗室人口膨胀到天下赋税无法负担宗室人口俸禄的时候,天下必生祸乱。

按照祖制宗室不能做官、不能经商、不能做工、只能依靠禄米生存,那些亲王、郡王、有庄田、土地,就算朝廷发不出俸禄,他们照样过富贵的日子。

可那些低爵位的宗室,一没有庄田、二没有土地,若是朝廷停了禄米,这些宗室就得上街上要饭,大明宗室在街上要饭成何体统?

若是坚持给宗室发放俸禄,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加税,从百姓手里再盘剥出一部分钱粮,本就在生死边缘上徘徊的百姓,一旦再加税,必然会出现大量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一想到黑压压的百姓为了求活而揭竿而起,朱棣就不寒而栗,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就算他朱棣当了皇帝,这藩也一定要削。

以前他想的是为了不给其他藩王走自己老路的机会,一定要将藩王手中的兵权夺下,至于藩王的俸禄待遇他没想改变。

现在看来这待遇也必须削减,至于如何削减,既能稳住藩王不让藩王闹事,又能彻底解决宗室膨胀的隐患,他还没有任何的头绪。

尽管马喆一副看笑话的表情看着他,朱棣还是低头咬着牙道:“本王明白了,若是不控制宗室人口的增长,或者改变现在的宗室待遇,百年之后朝廷将举天下之力都无法养一家一姓之人。

本王绝不允许这样的弊端留给后人,一切问题都由本王解决,马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宗室问题?”

“这本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大明能看到宗室弊端的人不在少数,就是你最看不上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是看到了宗室一些弊端才推着建文削藩的。

也许他们还没有看到藩王弊端的本质,却已然看到了藩王对皇权的威胁,这一点不以建文失败而否定。想要彻底解决宗室问题,就必须要给藩王新的出路,这个出路既要藩王满意,也要不影响朝廷的岁入支出。

一种方式是爵位逐代降等,三代之后归于平民,当然这么做也要给宗室读书、经商、科举的权力。这种方式史书上有例可循,晚辈无需多言。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封建的方式,将藩王分封出去,给藩王独立建国的权力,给了藩王独立建国的权力,朝廷就要收回给藩王以及后世宗室的俸禄,藩王过的好不好,全凭自己的能力。”

马喆提出的两种方式,都不稀奇,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手段,古往今来的帝王都在封建与郡县制度中摇摆。朱重八小农思想,总觉得最亲近的人就是血脉至亲,便想着以塞王守边关,以诸藩镇地方。

因此便有了大明秦、晋、燕、谷、宁、辽等驻守边关掌握兵权的塞王,其他如周、鲁、唐、楚等诸王分散天下各地,替皇帝在地方震慑地方官吏。

然而朱重八小看了吃了饱饭的朱家人的繁殖能力,初期的藩王还有些理想,就算没有资格竞争皇位,在地方也要立志做出一番成就,比如周王朱橚就立志医学,在国医史上有一席之地。

等到朱允炆继位大力削藩、朱棣靖难造反成功继续削藩,诸藩王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表现出任何对大位的心思,没有了政治野心,又被圈禁在就藩地,除了整日醉生梦死之外,再无其他想法。

藩王成了地地道道被当成了废物圈养起来,除了生孩子给大明朝廷增添负担之外,再无其他任何用处。

马喆说完两条建议之后,朱棣立刻就在心里把第二条否决,朝廷削藩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希望藩王掌握兵权,威胁朝廷安危。

若是继续执行封藩之策,那不就等于回到了过去,若是朝廷不给藩王发俸禄,由藩王自己在封地经营,那不就成了唐朝的藩镇了。

朱棣更属意第一条建议,宗室爵位递减最后几代之后归于平民,这是前朝旧例,执行起来也有迹可循。

“若是让马先生主政,先生更中意哪一条?”

马喆笑道:“若是晚辈能做决定一定选择第二条。”

朱棣诧异地问道:“难道先生不担心藩镇之乱吗?青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乱、唐朝的藩镇之祸,哪一个不是因为地方掌握了绝对权力造成的。”

马喆摇摇头道:“燕王看到了藩镇之乱,那是因为燕王的眼睛只盯着中原这块华夏几千年开发成熟的土地。将这些膏腴之地分封给诸藩,那是削弱朝廷的权利。

诸藩在封地上拥兵自重,自然会影响到朝廷的安危,若是将诸藩分封到朝廷并无实控的土地上呢?比如云南的西平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西南边陲戎蛮杂居,边境不宁,有了西平侯的镇守,云南一地才得以安稳。”

“马先生是说将皇子宗室分封到蛮荒之地,这哪里是分封,分明是流放。不说宗室愿不愿意,就算是朝臣百官恐怕都难以接受。”

“这天下就没有蛮荒之地,有的只是未开发的处女地,皇子宗室既然享受了国家的优待,就该有为国奉献的觉悟。

如果皇子宗室都不愿承担国家兴衰的责任,试问国家凭什么要求百姓承担这些责任。

在没有改朝换代之前这个国家的主人姓朱,朱姓既然是国家的主人,为国承担责任有什么不可以。”

朱棣沉默不语,道理是这个道理,一想到将来老二老三被分封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就藩,朱棣心里就不舒服。难道自己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就是让自家的子弟去受苦吗?

越想心里就越难受,朱棣望着马喆小声问道:“马先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将心比心,若是马先生的儿子,你愿意将儿子送去吃苦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