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看小说,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小学的时候一无聊就往书店一坐,挑本感兴趣的小说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看到眼睛酸涩,才反映过来该出去转转,顺便上个厕所,吃点零食。
一开始,看小说只是打发自己琐屑无聊的一种消遣手段,但时间长了,阅读似乎成了自己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
当学校考试成绩不如意的时候,看看小说转移注意力吧,和同龄人相处不顺心时,别想那么多,看会儿小说吧,在小说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经验,但一面对自己喜欢的姑娘,就支支吾吾的,十成功力发挥不足一成。
如此垂头丧气之时,茶饭不思,也不能寐,唯一能做下去的事情,还是看看小说吧。
在文字的世界里浸淫已久,似乎整个人也活得虚虚浮浮的,反倒是在现实世界里笨手笨脚的。
一开始阅读只是我的消遣方式,但现在回过头来,阅读已经成为了我逃避现实的手段,更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但在虚拟世界里待到寂寞难耐的地步,也会想着现实社交,但在现实中似乎屡屡受挫,大家表达自己的方式各有千秋,彼此之间的相处也是不尽相同,融洽的相处难得难得再难得。
要是不与人社交会怎么样,大概会寂寞死的吧,内心的灰暗在不断积聚,整个人像是受伤的野兽,不说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什么话。
倘若与人社交了,又貌合神离的话,又会怎么样?
一个人的寂寞固然辛苦,但两个人的寂寞似乎更令人疲惫。
好好沟通啊。
话说不多,因为肚子里面没货,肚子里面的东西积累的多的话,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的。
整个人空空乏乏的,什么也说不出来,给人一种很无趣的感觉。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
会说俏皮话,懂得换位思考,情商高,相处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好。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后的答案似乎大家都会知道,可怎样使这个过程变得跌宕起伏,显得个人交往能力的高低,迎合别人不会觉得很累嘛。
看人咯,有时候逗逗别人似乎也是可以快乐自己的。
在自己与世界之间。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外界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自我投射。所以别紧张。
黑暗中也不要枯萎,亲爱的向日葵。
不要低头,王冠会掉,小公主。
歌词而已。
那么煽情的话语,搭配上音乐的旋律,竟然会不给人一种违和感。
尼采说,听不见音乐的人看到跳舞的人,一定觉得他们疯了。
可见氛围感的重要性,用对了如鱼得水,有如神助,用错了,深陷泥沼中,越陷越深。
所谓的艺术家,大抵就是燃烧自己的生命来缓解别人的孤独吧。
但似乎都不怎么讨好啊~
没办法,时代变了。
艺术从来都是奢饰品,欣赏的人大抵都是又有钱又有闲的人。
希望大家可以在世界面前做你自己,可能做自己的过程中不免会头破血流,过程固然是会很艰辛,但结果可能会似乎值得。
毕竟这世上有什么事情是比做自己更值得的事情呢?
在自己与世界之间,先选自己,再屈服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