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军事行动总是会带来很多经验教训。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地面部队身上,对于空中力量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研制新一代的飞机。”
哈特曼这位在军事行动之前刚刚晋升的空军少将,在军事行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针对军事行动期间,f2和f4战斗机的表现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设计f2战斗机时一样,空军提出来的要求是要空地兼顾的——这也是他们对于飞机的要求。
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通用战斗机。既能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还能作为航母舰载机,甚至可以投掷核弹!
这样的空中多面手才是军方所需要的。
“军方所需要的既是一架机动性能非常优越的空优战斗机,同样也是一架可以装载大量炸弹对地攻击机。”
在库克设计局内,一群工程师们正在那里研究着军方提出来的要求。
其实,军方于武器的要求就是一个绿茶婊。
既要又要……恨不得所有的一切他们全都要。
当然这样的话,是不会有人说出来的,他们顶多也就是在心里吐槽一下而已。吐槽一下军方的贪婪。
在讨论会议的间隙,站在走廊窗边的阿道夫一边抽着烟,一边对身旁的马国伟说道:
“哎呀,军方提出来的条件根本就不现实,他们的要求那么高,居然还是要单发战斗机。”
“单发战斗机的优势非常大,尤其是对于sEA而言,我们并不是一个大国,不可能同时装备一款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
就像美国空军一样,他们在装备f4双发战斗机的同时,还装备了f104单发战斗机。
这种高低结合,使得美国空军既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又不至于在质量上落后于其他国家。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轻重结合的高低搭配才是最符合空军实际需求的。
但问题来了——这是大国的产物。
“重型战斗机吞噬大量的预算,就像空军采购的那30架和平捍卫者一样——每架的采购单价超过360万美元!那可是天价!”
和平捍卫者是南洋航空工业公司与英国,加拿大同研制的双发截击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双三战斗机。
这款可以飞到三倍音速的截击机,最大的用户是英国和加拿大,他们分别采购了106架和86架,而挪威与瑞典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连美国空军对于和平捍卫者也是非常有兴趣的。
毕竟,那确实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截击机。
对于美国等国来说是刚需。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太过昂贵了。
“哪怕就是和同样是双发战斗机的f4战斗机相比,它也是非常昂贵的。它的单价只有260万美元。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类战斗机,但是
f2战斗机的采购单价却只有140万。”
深吸一口气,马国伟这位从南阳大学航空系毕业的航空工程师说道。
“价格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毕竟f4战斗机无论如何其性能也不可能超过f2战斗机的两倍。”
同学的理由让阿道夫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你说的确实是事实,但是……”
看着面前的老同学,阿道夫说道。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空军的要求在那里,如果想要满足空军的要求,我们至少需要一款足够强大的发动机。”
接着他又刻意加重了声音。
“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它的推力达到15t以上,也就是现在的f2战斗机的两倍!”
在话音落下的时候,阿道夫就把目光落在老同学的身上,尽管他没有说话,但是谁都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你觉得这可能吗?
面对这个无声的问题,马国伟想了一下,笑着说道:
“还好我们的BMW公司是全世界最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他们应该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BMW公司是很优秀,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以一顶二的航空发动机。”
阿道夫抽了一口烟,语气严肃的说道。
“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军方的要求,不知道他们提出来的那些要求,甚至只有重型战斗机才能够满足。
但是他们却要求单发!”
有时候军方提出来的一些要求,看起来确实是有些脱离实际,但是对于工程师们来说,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的去实现军方的要求。
马国伟点了点头说道。
“他们提出来的指标确实很苛刻,想要实现的话是很困难,但这不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吗?”
在他的话音落下时,工程师们又一次走进了会议室,会议还要继续召开,无论是那些成名已久的高级工程师还是这些年轻的设计人员。都会在这次会议上发表各自的意见。
从飞机的气动布局到材料,再到发动机以及其他各个子系统的,他们必须站在军方的要求上实现最优化。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也曾对下一代战斗机进行了预判性的研制。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根据军方的要求对他们之前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一旦确定了基本方向之后,接下来他们就要展开工作,开始设计整架战斗机,从字面的构思,再到实际模型,再到风洞实验……
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这样在一场军事行动之后,sEA的防务当局迅速的吸取着各个方面的经验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毕竟,你永远无法判断未来是否会爆发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就是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这也是冷战期间,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有的国家在为未来准备着战争,有的国家已经陷入了战争。
比如越南——在新的一年里,发生在那里的战争更加激烈了,为了能够有效的打击游击队,美国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军队进入西贡。
“……美军司令部已经决定继续增兵,你尽快恢复西贡境内的秩序。。”
在听取着军方的报告时,李毅安是有些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
就像很多军事行动一样,美国在越南所陷入的局面就是——不断升级。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只需要投入有限的力量就可以改变当地的形势。但随着局势的恶化,为了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就不得不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根据局势的恶化派遣更多的军队。
“这些美国人,哪怕是我们给他们示范了一次,他们还是没有明白一个道理——战争这种事情一开始就要重拳出击的。”
摇了摇头,李毅安的语气中充满了可惜。
如果美国能够重拳出击,一开始就向西贡派遣足够数量的军队,同时对北越实施泰山压顶式的打击。
那么,整个中南半岛的局势,甚至整个东亚的局势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有些变化甚至有可能改变所有的一切。只不过,美国人实在是太怂了。
“阁下,就是美国人打起仗来总是如此的瞻前顾后。”
在提到美国人的瞻前顾后,是赵尚勤这位三军参谋总长,语气中充满了轻蔑。
“他们心甘情愿的被政治捆住双手,这样打仗又怎么可能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呢?”
点了点头,李毅安一旁的李奕轩问道:
“你对这怎么看?”
听到父亲的问题,李奕轩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不能够被政治束缚住手脚,就像我们在爪哇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样。
既然已经做了,就要投入全部的力量,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这样即便是还有一些残余,也不过只是……”
想了一下,李奕轩又补充道:
“越是像现在这样犹豫不决,拖拖拉拉,战事就会被无限制的延长,就越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
听着儿子的回答李易安点了点头,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说道:
“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现在之所以把带在身边,是希望他能够学习各种事物的处理。
李逸轩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
“按道理来说,有了我们在爪哇的示范之后,美国人应该会明白他们应该怎么做。
快刀斩乱麻,以泰山压顶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但是……”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逸轩的眉头紧锁着,言语中带着许多困惑。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在那里采用这种添油战术?这根本无助于战争的结束,到时候华盛顿的那些政客们压根儿就不想结束这场战争吗?”
对儿子的问题,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其实,我也很困惑啊!”
能不困惑嘛。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打雅加达除了找个理由不插手西贡之外,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希望美国去解决中南半岛的问题,一上来就全力输出,没准能迫使北方退出。
可谁曾想,哪怕是有自己这边的成功经验,美国还是在那边固执的添油,这样的打法……根本就是屁用没有。
“或许,这就是美国吧!”
或许这就是唯一的解释了,这就是二战后,华盛顿的战争法则,其实,这样的战争法则,是二战后的战争法则,因为那怕就是苏联,在战争的态度上,也不是“全力以赴”的。
就像是他们在阿富汗,面对抵抗,就有苏军将领要求连同巴基斯坦一起解决了,从而彻底结束各方对抵抗组织的支援,可是克里姆林宫却顾虑重重,举棋不定,最终错失机会。
这些都是经验啊!
在阁下的话音落下后,赵尚勤则在一旁补充道:
“阁下,除了西贡之外,目前中东的局势也非常紧张。”
听他提到中东的局势,李毅安的眉头立即皱成了一团。
基本上也就是从现在这个时候起,中东问题就会成为国际社会舆论所关注中心,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中东都会充斥于世界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之中。
而且还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倾向,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接连爆发的中东战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克板印象的恐怖分子也会从这个时候开始不断出击。
点了点头,李毅安说道:
“看来10年的和平是到头了……”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苏伊士危机,不过只是给中东带来了10年的和平。
算起来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到现在,也就不到20年,是战争最多也就只能带来十年的和平,这也就是中东的特殊性。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就是最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就会打响,阿拉伯人再一次创造了奇迹。
当然也就是失败的奇迹而已。
感慨之余,李毅安问道。
“中东,现在的形势怎么样?我是说以色列方面现在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