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侠探王阳明 第13章 道宫谈玄

作者:奈文猫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4-04-10 15:23:02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在铁柱宫的禅房中,一鹤道长看到王守仁的脸色逐渐恢复正常,他会心地点了点头,表示满意。一鹤轻轻抿了一口杯中的茶,茶水在口中化开,带来一股清香。

王守仁好奇地问道:“道长,您又是如何预知我今日会来到此处的呢?”他的眼中充满了探究和好奇。

一鹤道长缓缓地放下茶杯,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其实,我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偶然间,我在后堂翻看通书时,看到今日宜婚娶。结合那日在卦摊时见到公子的神情,我便断定公子今日或许成亲。根据谶语中的预示,我猜测公子在经历一番波折后,可能会来到这里。”

王守仁听后,内心充满了震惊和敬佩。他再次询问一鹤:“道长,您是否知道我是如何到此的?”

一鹤道长神情微微犹豫,停顿了片刻,反问道:“公子可否将当日的经过详细讲述一番?”

于是,王守仁便开始将婚礼当日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在那个神秘的桃源乡所经历的奇遇,详细地叙述给一鹤道长听。他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脸上的表情不时流露出困惑、惊奇、甚至是恐惧的情绪。

一鹤道长静静地听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王守仁的话语中,不仅有婚礼的喜悦,还有途中那些超乎寻常的遭遇,以及桃源乡的神秘体验。每一个细节,一鹤都聚精会神地倾听,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线索。

随着王守仁的叙述接近尾声,一鹤道长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心中已有所推测。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深邃,仿佛在王守仁的经历中,他看到了某种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联系。

一鹤道长的表情凝重,他轻轻捋着自己的山羊胡须,沉浸在沉思之中。王守仁正要开口询问,一鹤道长却举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

“公子,您是否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桃花源记》?”一鹤道长问道,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

王守仁点了点头:“我自然知道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大儒士。《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我也曾阅读,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对我颇有启发。”

一鹤道长继续问道:“那公子可知,陶渊明还著有一本名为《搜神后记》的志怪小说吗?”

王守仁摇了摇头:“这我倒是不知道,平日里对这类志怪之事兴趣不大。我父亲常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一鹤道长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确实如此。但在《搜神后记》中,陶渊明记录了一篇与《桃花源记》截然不同的故事。它也以桃源为背景,但故事内容却大相径庭。据说,南宋灭亡后这部作品便失传了。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后人才开始逐渐从其他文集中拼接散落的篇幅,重新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搜神后记》。其中关于桃源乡的部分,实际上是后世根据《桃花源记》的散文直接补充而成的。”

王守仁听后,不禁啧啧称奇:“原来陶渊明还有这样一篇作品,真是让人惊讶。”

一鹤道长的话引起了王守仁对《搜神后记》以及其中桃源乡故事的强烈好奇。他心中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更加敬佩一鹤道长深厚的学识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一鹤道长沉稳地调整了一下坐姿,接着向王守仁讲述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晚年深入研究道术,他常感叹‘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表达了他对生死的淡然态度。因此,被后世修道者尊称为‘南山真人’。为了纪念这位道学先贤,许多道观都收藏有他的墨宝或书籍,其中就包括他的《搜神后记》。”

一鹤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我云游至江西的龙虎山,有幸在正一观的藏经阁中瞥见了这本已失传的《搜神后记》。从中我得知了另一个桃源乡的故事。”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故事的起始与传世的《桃花源记》相同。一个武陵的渔人顺溪而下,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桃源乡。村民自称是秦朝避乱者的后代,一直隐居于此。但故事后来的发展却大不相同。”

一鹤道长的声音带着一丝诡异:“渔人在桃源乡居住了几日,渐渐发现村民的行为变得怪异,似乎被某种鬼魅所控制。渔人本人也感到心境越发沉重。”

“一天夜里,渔人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告诉他,这里是幽冥幻境,不宜久留。渔人被吓得不轻,于是逃离了桃源乡。但他在附近徘徊了数日,却找不到回家的路。最终,渔人在绝望中闭目冥想,清除心中杂念。当他再次睁眼时,发现自己已回到武陵城附近的森林。”

“渔人将这一切告诉了武陵太守。太守觉得事情蹊跷,便派人跟随渔人寻找桃源乡,但始终未果。这个故事最终成为了一则流传久远的怪谈。”

一鹤道长的叙述让王守仁听得入神,他不禁感叹道:“真是奇异之极。这个版本的《桃花源记》竟然如此诡谲,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个世外桃源的形象。”

王守仁听着一鹤道长的叙述,忽然脑海中闪过一年前在京城家中的一段怪梦。那梦境中,他似乎经历了一个与这个版本《桃花源记》相同的故事。他不禁将这件事告诉了一鹤道长。

“道长,去年我曾在家中做过一个梦,梦中的故事与您刚刚所讲述的《桃花源记》惊人地相似。”王守仁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一鹤道长听后,显得相当惊讶,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的光芒。“这真是奇妙至极。公子的梦境竟与《搜神后记》中的故事有着如此的相通之处。”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一鹤道长打破了沉默,继续说道:“在《搜神后记》中,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后记里声称,那个所谓的渔人其实是他本人。这次的奇遇使他彻底领悟了生死之道,从而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归去来兮辞》。”

一鹤道长缓缓吟诵起诗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吟诵完毕,一鹤道长神秘地对着王守仁一笑:“公子今日的历险,与陶渊明在故事中所描述的经历何其相似……”

王守仁闻言,不禁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他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思考,似乎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与自己的经历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而深刻的联系。

王守仁正与一鹤道长交谈之际,一个小道童突然从大殿的正门匆匆跑了进来。道童年纪不大,大约十岁左右,身穿简单的青色道服,脚下是一双布鞋,头上戴着一个小小的道冠,显得十分整洁。他的脸上洋溢着稚气,两颊微微泛红,显然是跑得太急。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着一鹤道长深深一揖,喘着粗气说:“一鹤师父,观外有人带着官差来寻人,说是找王守仁王公子。我告诉他们没有见过,但他们坚持要进来搜寻。”

道童的话还未说完,他的目光瞟到了坐在一鹤旁边的王守仁,他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仿佛在想:“这位公子难道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吗?”

王守仁听了道童的话,心中一紧,意识到自己在诸府的家人和官差一定是在寻找他。他与一鹤道长对视一眼,二人彼此会意地点了点头。

一鹤道长起身,对道童示意道:“童儿,带路吧。”他的语气平静,但眼中流露出一丝关切。

王守仁和一鹤道长跟随着小道童,缓缓地走出了铁柱宫的大殿,朝正门的方向前进。王守仁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和官差找到这里会有何反应,同时对于即将面对的局面感到一丝忐忑。一鹤道长则保持着沉稳的态度,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着自己的打算。

王守仁跟随着一鹤道长走出大殿,迎面的晨光明亮而刺眼,使他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他右手举起衣袖,遮挡住耀眼的阳光,一时感到有些不适应外界的光线。

沿着大殿前铺设的青石板路,他们没走多远,就看到王德用在大门前与几个官差激烈地交谈着。王德用显得焦急而迫切,似乎在解释着什么。

突然,王德用注意到了跟随在一鹤道长身后的王守仁。他的脸上露出了释然和欣喜的表情,一个箭步冲了过来,紧紧抱住王守仁,泣不成声地说:“公子,您让我找得好苦啊。”

王守仁一时有些被动,但很快反应过来,轻轻拍着王德用的背安慰道:“是我不好,没跟家里打招呼就来了铁柱宫。”

这时,一鹤道长给王守仁使了个眼色,随后他向那几个显得有些不耐烦的官差自我介绍,并解释王守仁之所以留在铁柱宫,是因为与他讨论养生之道,聊得太投机而忘了时间。

说完,一鹤道长走向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官差,这个官差身穿官服,体格强健,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一鹤道长将一些碎银子塞进他的手中。官差手上的银子颠了几颠,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化,露出了笑容。他抱拳对一鹤说:“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既然王公子安然无恙,我们也就可以回去复命了。”

说罢,这位官差向身后的随从挥了挥手,又向王守仁行了一礼,随后大步流星地带着人离开了。

王守仁看着官差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对一鹤道长的机智和处事能力感到佩服。他知道,若非一鹤道长的及时应对,自己可能就要面临一场麻烦。

王德用终于平复了情绪,他抹去脸上的泪水,急切地问王守仁:“公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早晨下人们发现小姐独自晕倒在洞房,却找不到您的踪影。我整夜都在屋外守着,却也没见您出来。”

王守仁心中涌起一丝愧疚,轻声安慰道:“德用,不要担心,一切都好。详细的经过我回诸府后再跟大家说明。”

王德用继续说:“我到处寻找您,最后想到前几日在集市上遇到一鹤道长的事情,于是我请求诸养和先生带来官差,在城里四处打听。经过一早上的努力,我们才得知一鹤道长暂居在这里。”

一鹤道长听后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也可以随公子一同前往诸府,顺便为妙仪小姐查看一下伤情。”

说完,一鹤道长转向旁边的小道童,吩咐了几句事宜,然后便和王守仁、王德用一起朝诸府的方向走去。王守仁心中对一鹤道长的帮助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如果没有一鹤道长的及时援手,自己可能还处于危险之中。

一行人走在通往诸府的路上,王守仁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思考着怎样向家人解释昨晚的经历,同时也在担心诸妙仪的状况。王德用则紧随其后,心中满是关切和忧虑。而一鹤道长则保持着平静的神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和智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