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天涯海角
20世纪80年代初,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曾轰动大江南北,那时,我正上大学,流行歌曲不多,这首歌,是我当时会唱的为数不多的歌曲之一,也是我多年来对海南天涯海角情有独钟的一个心结。
无独有偶,工作之后,我收藏钱币,1986版的两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采用的就是这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的风景图。更增添了我探寻的热情。
骑车到来,已经是当天下午,寻找住处。对比了几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靠海、价格合理的住处,一开门,斜角便是海,门前的长廊是看书、发呆、抽烟的好去处,周边很安静。
天涯海角位于SY市西郊20公里的马岭山下,原名下马岭。岭下的滩岸上横躺着一片白沙,延伸入海,海水湛蓝地向远方伸去,与天相接,游览区依山傍海,椰林摇曳,怪石嶙峋,风景如画,以椰风海韵的热带风光、白沙巨垒的自然奇观、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多彩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驰名海内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
沙滩上,由那些卧如息牛,竖似立柱,悬同欲飞的石块,组成了一个奇景。这组石头的中央,有一块圆柱形巨石,上刻“天涯”两个大字,是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崖州州守程哲的题刻,石的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字“天涯海角游览区”。相距不远的一块大石上,刻有“海角,’二字,是清末文人所题。另有一块锥形石块上刻有“南天一柱”四字。这“南天一柱”就有一个很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当地流传。
“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电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为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天涯海角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近年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 海判南天” 四个大字,“ 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 。由此“ 海判南天” 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
现在景区内还建有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一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典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拿来“天涯购物寨“、“天涯漫游区“、“天涯画廊“、“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历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附近有“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登山多层次游览胜地。
游人不少,都想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照相排队,“咔嚓“声接连不断,有的还闪着灯光。我等了十多分钟,终于站在南天一柱的旁边,把相机交给一个看似热情温和的中年男子,就这一交一递之间,旁边又插进来人,快门响起,我接过相机一看,石柱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的人,心里感叹,人多没办法,照了个合影。
很多游人,几乎都赤条条地光着身子,只剩下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遮羞的那一小片树叶了,在沙滩和浅水区游玩。
我没有别的心思,集中精力探寻“天涯海角“的意思,围着南天一柱转来转去。天涯,天的尽头,只有大海可以解释。只要面对大海,我对“天涯”这一古老的命名才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先辈们似乎早已猜透了后来者的心思,就像大海猜透了人类的心思。人类面对大海,面对大自然,或许永远都怀有一种神秘、敬畏的心理。
宇宙,有极限吗?
天涯,在何处?
大海,有海角吗?
生命,有延续吗?
工作,有尽头吗?
权利,能永远吗?
钱财,能无限吗?
势力,能代替一切吗?
……
漫漫的人生路,何处是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