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寒,雪拥子午峪
大寒,西园梅放立春先,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从东坪沟回来后,大美的雪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人很留恋它,准备爬第2次第3次,第4次,大喘气俱乐部根据大家的要求,决定再次爬雪山,可是也有人不愿意走回头路,领队研究了几条路线,认为去看子午峪的雪景比较合适,理由是子午峪内有很多一天穿越徒步的路线,鉴于冬天雪大,山上有积雪,大多数岭峪的山路不好走,而子午峪有古人开设的古道,相对比较平坦,是一条轻松安全的徒步路线。
我查看了一些资料,子午峪是秦岭北坡七十二峪之一,是距西安最近的峪。在长安县子午镇后,是唐时去巴蜀的古道之一,与厚珍子的傥洛道和宝鸡的嘉陵道等齐名。当年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便是从此道运送过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道也成了子午古道的别称。盛唐时期,这里是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盛极一时。唐朝的国教是道教,整个子午峪散布着许多道观,是当年道家香火极盛之地。根据这些说法,这条道不但适合徒步,也符合我考证研究古文化的爱好,欣然参团,跟随他们出发。
8个人自驾两辆车,伴着舒缓恣意的民谣,看着白雪连着道路伸向群山,宛如行驶在童话世界。
到子午峪,车子可以停在公路两边。研究徒步路线,子午峪有三条穿越路径,我们选了适合看雪景又安全的路线,即子午峪口-岱顶-小五台-子午峪,全程不到7公里,徒步7个小时。
刚进子午峪口,即看到“荔枝驿”桥遗址。子午道也是传说中的荔枝道,盛唐时期,一首杜牧所做的诗广为流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很多文化学者认为,这是杨贵妃过于奢侈,从岭南快马加鞭,往长安调运南方的水果荔枝。对于这个说法,史学家们有些争论,觉得不科学,不现实,不可信,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没有保鲜技术,如果从岭南运来荔枝,路途遥远,天气炎热,早就坏掉了。杨贵妃从小在四川长大,四川盛产荔枝,从这里走子午古道到西安400多公里,快马加鞭,来一走高浪漫的荔枝之旅还有一定的可能性。杜甫诗为证:“忆过泸州摘荔枝,青枫隐映石迤逦。”我看着这遗址,想象着快马飞驰在驿道上,翻山越岭,杨贵妃葱葱玉手接过荔枝,这样的历史到底是古人杜撰的,还是真实的?为什么现在的史学家们,不来搞一次真实的马运荔枝,来模仿和考证呢?
“荔枝驿”桥遗址后有一株古柏,它是否见证了这段历史?古柏旁边有一条沿山小路可直达台沟村的小五台北面登山处。
我们一行八人在领队的带领下,开始向着金仙观进发。这一路过去都是平坦小道,行进了一会儿就见雪了,脚下的山石逐渐覆上了白色,林木萧条,看不见一点绿色,雪继续在下,寒风呼呼地刮着,带来了片片雪花,把一切能够覆盖的东西都覆盖起来,一片素了起来,世界只剩了一种颜色,使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进入峪口不久,可以看到一座石桥,传说是左宗棠捐建的;再往上走,发现河上有一石砌的龙王庙,据说可以祈求风调雨顺;近处不远是历史遗迹“慈善桥”。
一开始能看到些游客,后来就了无人迹了。山中阴柔,远远看的时候,只觉得雪山绵延,如同笼罩在朦胧的雾霭中。此刻走近了,抬头都看不见天,看第一眼的时候是山石,再往上就是雪的颜色,再上面就看不清了。
直进山道,这个季节,爬山己寻不出山道踪迹,路滑很危险,在山沟寻古道而进,这是千百年来,在科技和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前况下,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多年的山村生活发现的道,用双脚淌出来的路,适合步行和攀爬,
通往金仙观道路两旁有不少的古道遗迹。不远处的山口一块巨石横亘在面前,后面便是金仙观,这里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中韩结合。金仙观在韩国更有名,被称为韩国道教的发源地,因此,经常可见韩国信徒前来祭拜寻根。
里面有道士算命,同行的三位女士,有两位女土迷信,顺道进去烧了两炷香。小吴是个年轻女孩,不愿意进庙,在外面等着,她穿着白色的登山服,黑皮裤,长筒登山靴,在雪山的衬托下,非外妖娆。几个男同胞老盯着她看。
我坐在庙外的石阶上,仰头望远山,青峰如壁立;低头观山道,逶迤着我们一行的脚印。千里冰封,万物肃静,洁白的无一不灵秀神奇,山势无一不鬼斧神工。
沿着山道的羊肠小径,路边的山弯处也许是古人们的休憩所,兵马的补给站,客商的集散地,文人骚客的游乐场。越走越深,却寻不到栈道的遗迹,山脚下有滚下来的石头,也许我们的祖先们就曾经在上面小憩,山道被雪掩盖,没有路径可寻,随着岁月更迭,雨水冲刷,路杂草丛生,崎岖难行,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了。
大雪覆盖下的山道犹如尘封千年的秦岭古栈道披着神秘的面纱,剥开岁月的风尘,依稀仿佛之间穿过岁月的时空,依稀看到,老子骑过的青牛在秦岭山中彳于慢行……
参观完金仙观,就可以向着小五台进发了,其实从子午峪就可以望见小五台,看起来不远的距离爬起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我们一路磕磕碰碰,在雪中连滚带爬前行,风卷着雪粒摔在人的脸上,如针刺般冰冷生疼,这里的温度很快就会降到零下十几度。在雪中跋涉很耗费体力,路过一个小村庄,里面有十几户人家。这里在千年前,也许有古老的村落,上面飘着酒旗,下面有酒馆,肩挑背扛的行者,以及那一拨又一拨来来去去的骡马在这里歇脚,我似乎闻到了酒香,看到老板娘迎客,憨厚质朴的店小二跑堂,牲口的嘶鸣声、旅人们的喧闹声以及吃酒划拳的行令声,此起彼伏,一片古代的繁荣景象。
这些经营得到了传承,现在也有几户经营农家乐,如果是春夏秋三季,累了可以在此休息就餐,也可以添加一些水,我就想坐下来休息。领队说我们在金仙观刚休息过,走了没有多少路呀,再说现在的农家乐也不经营,还是要一鼓作气登上前面的山。
通往岱顶的徒步的入口有一棵树,冬深天冷,树叶掉光了,看着都是枯死的,没有一点绿色,显的毫无生机。旁边有一条驴友们踩出来的路,露出了土和枯枝烂叶,看来冬天爬山的人还不少。
沿着大家踩出的土路一路前行,虽然爬升的幅度不大,一会儿,已然气喘吁吁。我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将近有二十斤的负重,包里装着速干内衣,水果零食,午饭和保温杯,登山鞋加冰爪也有四五斤重,身上的冲锋衣也老沉老沉的。领队的装备更齐全,里边多装了一大桶水,还有锅碗瓢盆和炉子,50升的包鼓鼓囊囊的。我很佩服他有好体力。他在前面开路,我们跟着在山石间穿梭,眼前是一条上山的石阶小路,蜿蜒曲折,隐在密林之间。雪更深了,满眼只能看到衰败的树木和白雪。四周一片幽静,寒风徐来,但我身上燥热的出汗了。
干枯的树枝遍布在雪地里,踩上去吱呀作响,雪越来越大,天空黑乌乌的,一片浑浊,顿觉累了,眼睫毛上结了霜,哈出的气变成了雾。
行至山腰,有两户人家成了大家歇脚的最佳场所。原地休息十分钟,我喝了几口热茶,吃了一把豌豆,嚼了两片巧克力,又撕开一袋牛肉干,猛咬了几口,身上有了点热量和力量。
穿过农家的后院,继续向岱顶攀登。争取在半小山内登上这座雪山顶,路边的荆棘丛中,几颗不知名的红豆在风中摇来晃去,小吴绕过去要摘,领队生气的大声呵斥了她,严厉的说:“你看这雪厚,路旁是空的,被雪虚掩着看不清下面的虚实,雪层下面的有些地方,埋着枯枝烂叶,早就让雪水融空了,一个不下心就会踩空掉下去,而且山坡的陡坎极深,人掉进悬崖,枯枝戳,石头碰,轻则皮破肉烂,重则粉身碎骨,你不要命了。”看小吴回来,他又对大家说:你们千万跟着我的步子走,不要踩空掉下去了。”我知道山道的危险,这每年爬山都有失踪的,摔死的,尤其是这大冷的冬天,雪中行走,遇到浅的,充其量就是湿了腿脚,拔出来也就算了,但如果遇到深的雪窟窿,一不小心掉进去,周边的雪跟着往下滑,就只能等着被活埋,救援队来都找不到地方。
走过一道较为平坦的山梁后,终于到达岱顶。太激动了,眼前飘舞的的雪花,抖动的雾淞,霜花,有一二厘米长,白茫茫的山峦密集地交织着,把人带入冰雪的梦幻。这似乎是另一个神仙世界,我们似乎来到了天宫,如童话世界,莫辜负这好时光,几个年轻人在雪地躺一会,玩一会,打一会雪球,堆个大雪人,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他们也沾了一身雪成了雪人,与周围的颜色混在一起。我年龄大了,没有什么激情,坐着观察四周的景致,到处都覆盖雪,山顶盘亘着枯死的老树,粗重的树干将雪阻隔,使得下面的岩石裸露出来,只有那块地方露出青灰色的石头,因此在雪地里非常醒目。这冰雪世界,雪花装扮着一切,有的雪花喜欢褐色,便落在了枯枝上,掩盖了峥嵘;有的雪花喜欢黄色,便落在了大地上,覆盖了荒凉;有的雪花喜欢黑色,便落在了幽暗的松枝上,撑起了硕大的白色蘑菇;有的雪花喜欢大气磅博,覆盖了山峦,雪片似云烟轻轻飘拂,群山银装素裹,连绵如琼楼玉宇,似幻似梦,清晰又朦胧。一会云烟升起,更美的周围树上的雾淞已经雪霜,片片霜花绽放,向上伸起的树枝上,如白色的糖葫芦,挂着白凌凌的冰棍雪渣,也如白色的寒梅,早开的梨花,绽放在枝间,层层叠叠的冰花。
不一会凌厉的风裹着雪团打在脸上,身上的热气消退,寒冷的风钻进衣服浸透了张开的毛孔,冻得我瑟瑟发抖,过了一会儿,没有刚才的疼痛,皮肤似乎已经失去了知觉,在冰天雪地的冷冻中麻木了,整个世界变白了。我朗诵着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想当初,他骑着一匹瘦马,是否也在这样的古道上,顶着刺骨寒风,冒着大雪,在深及马膝的雪地里踽踽前行?
站在山巅,如站在历史画布的一角,子午道就在我们脚下,俯视群山,有一种“一览纵山小”的成就感。也能触动子午道的历史画卷真实的宏伟与美妙,古栈道的魅力在于山水是有历史的,它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无数风流人物横刀跃马,纵横捭阖抑或潇洒长歌,四百里子午道,雄奇、豁达、深邃、豪放,风景无限广博之中,让你感觉到了秦岭在腾动,那巨大的生命正用它粗壮的骨骼,以大地的雄姿在上升。
从岱顶继续向上,坡度渐陡,就可到达“小五台”。俯瞰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断壁对峙,呈南北走向模卧其趾,由南往北渐次抬升,山峡珠联恰如一条腾飞的翼龙。
沿着山道的羊肠小径,越走越深,许多地方寻不到古道的遗迹,没有发现石阶,更没有木梯,也没有栈道,想当年,走南闯北的旅人、商队,来这里风花雪月的文人墨客,快马加鞭运送荔枝的驿人,还有那千军万马的铁蹄,在这里谱写着古代运输过往的历史,如今却被千年的风霜磨灭,看来,这千年不化的磐石也经不起风雨的侵蚀,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没有永远,都在变化之中,都会有消散与遗忘,这里只留了三个字“子午道”。看凝重的松、枯死的草、飘散的枯叶,除了风,静穆得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马路上车水马龙的嘈杂,市场上熙熙攘攘与讨价还价的市侩,灯红酒绿中争名夺利与尔虞我诈。隔着一座山,如隔着一个世界,看那山外的尘世、奔波如蚁的人群、一个个在大小不一的金字塔上攀爬,无论城市乡村,高官还是百姓,富贵和贫穷,都是匆匆的过客?心境就会如深秋的天空,湛蓝而明净。
领队说,这里的地貌起伏很大,看着小五台不远,但一路攀山,一会儿上坡,一会儿拐弯,其实要走上好一段。如他所料,我们又在山上穿行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小五台。
这个雪沟很大,沿着雪沟对面就是上山的路,更加难行,但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的目标是绕着雪沟走,走到山对面去。
这里的雪经过一个冬天的堆积,一层压一层,脚踩下去,雪一下子吞进了膝盖。裤脚早已经被雪溶湿,登山鞋4周接着冰疙瘩,好沉好沉的。雪深负重徒步,每个人都很吃力,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刚开始还能看前方的路,到后来就只能踩着前面人的脚印前行,似乎连抬头的力气也没有了。我整个人身体发僵,脑袋都冻的模糊,也不知前进了多久,腿肚子开始打颤,我实在是撑不住,只得停在原地缓口气,不过几分钟我就掉队了。一种恐惧感戳着我的心,我大声的呼喊领队,他又回过头来把我拉上去。
进入冰雪路段,一路上更加艰辛,这里的学融了化,化了冻,冻了上面再飘雪,慢慢变成了白色的雪夹冰,再深一点的,就变成了蔚蓝色的坚冰,而这一段路,就是最难的冰雪路,脚下的路面全是白茫茫的雪,比起最初那种埋入膝盖的厚雪层,这里的雪表层不厚,下面就是坚冰层,容易打滑。每踩一脚,就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我追着大家脚步声麻木的走着。不多时,前方带路的领队停下来,说:“在这里可以歇一歇。”我这才发现,我们已经到了五道梁了。
走完五道梁用时一个小时。来到子午台顶休息,带的水已经喝完,人也很疲惫。
同行的小邰是年轻人,佩服他能在这样的雪地里健步如飞,把我们远远抛在后面。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落下。吃了二块巧克力糖,当我爬上第三座山梁时,腿软得没了力气。
登顶小五台,山梁上四面八方都有小路,几乎一条路通向一座小庙或茅草屋。小五台和上面的寺庙都很小,但却可以远眺西安和终南美景。我们到庙里小卖部买水喝,庙里的师傅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这里的寺庙历史渊源深厚,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庙宇的木头已经发黑陈旧,似乎在告诉大家老师傅所言不虚。寺院后的卫生间很特别,就仿佛是悬崖峭壁边伸出的一块水泥板。如厕时,有一种凌空的赶脚,够刺激。
稍作休息就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一定要慢慢走,这一路上碰见最多的是各种小庙,有名的有玉皇阁、三圣殿等,当然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庙和茅草屋,也不知道里面住着何方神圣,不过听当地百姓讲里面有些人在此已经隐居很久了。
下山的路虽然陡峭,不过比上山轻松多了,很快就到了一个村庄,雪中的村庄淡然而清远。这个村子是附近有名的农家乐村和小康村,大多数人家都住着小洋楼。
山脚下的雪沟下是一条极细小的溪流,水仿佛是从地上冒出来的,半截被雪覆盖,半截裸露在阳光下,一会儿有钻进雪里,藏头露尾的。
活动结来了,几个小时的跋山涉雪,一山一景,真是一份美好的记忆!
点击查看大图
(图80)山中雪境
美,在不同的季节里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图81、82、83)白雪压不住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