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搞经济军事霸权 第6章 米价上涨(二)

作者:当年大表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8:23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如今那些为富不仁的粮商居然乘机搞乱,坏少爷的好事,简直可恶。

“狄九,我听随行的弟兄说,你临走前还霸气地呸了人家了。”

林放拍了拍衣袖,眯眼看着狄九。

一提起那场面,狄九就乐不可支,小舌头在嘴里不停地转动。

“那天听少爷说过,勿谓言之不预一词。

小的当时灵机一动,刚好把那话说了出来。

少爷,你是没看到那掌柜的样子,都吓得直哆嗦。”

“啪”。

刚进来的狄咏,正好听到狄九在吹嘘,忍不住地往他头上给了一巴掌。

“你个狗肚子藏不住油的货,全都让你装了,那我下次还装啥。”

狄九摸着头,咧开了嘴。

“少爷,下次有机会,小的一定提醒。”

不理会狄九这个贱骨头,狄咏叹气道。

“兄弟,今日四家粮店放出了六百石米。

好多排队的百姓都没买到,颇有怨言,明日的投放量是否要增加?”

林放思索了一下,摇了摇头。

“现在处处要用粮,常平仓7万石的稻米,根本不够用。

我们只能用最少的米把粮价拉高,再捱十多日吧。

到那时,粮价经过打压后就会恢复正常了。”

切记,不可透露常平仓实际的存粮。

否则,那些粮商摸清后就不敢上钩了。”

狄咏和狄九二人点了点头。

往后几日,官府的每家粮店每日只售卖150石稻米,卖完即关门。

而粮价一日比一日高,从第一日的800文涨到1600。

短短五日,价格就翻倍了,城中的百姓怨声载道。

“呸,还以为官府是来可怜咱这些苦命人。

没想到与那奸商是一丘之貉,专盯咱老百姓兜里的那几文钱。”

“就是,开业当日才800文,才几天就要一贯多,黑心啊。”

“知足吧,城中其他粮商的米价早已涨到两贯多一石了,比官府的多了几百文。

老夫还听说,那些粮商们让自家的伙计甚至雇佣帮闲偷偷来这买米,

拿回店里,转手一卖,获利不菲啊。”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平头老百姓抱怨米价高,而青州城中的粮商则拍手相庆。

“张公,大喜大喜啊。

短短几日,我家粮店的收入比灾前足足上浮了三成。”

之前被扔出门外的胖粮商,刚踏进张记粮店就拱手分享道。

被视为粮商行首的张公,用手细细地捏着花白的胡子。

“那就好,那就好。

如今钱已落袋为安,我倒要看看官府那小子如何用商业的手段,让我们把钱拱手送出去。”

“如果他敢陷害,或者派兵明抢。

小老二就算拼尽家财,也要把官司打到官家面前。”

一想起当日,众目睽睽之下,如同死狗一样被扔出门外,胖粮商心底就涌起一股恨意。

“明日,小老儿再多雇十几个帮闲去官府粮店买米。

好教张公得知,这米买回来啊,转手卖出去,每石就有六七百文进账。

只可惜那小子每日限量,否则小老二定让人搬空它。”

张记的掌柜听后,也拱手笑道。

“如此美事,我张记又岂能让各位同仁专美于前。

这不巧了吗,我们每日也派人前往官府粮店买粮。

收益,刚好够府里大小姐们买胭脂。”

此言一出,三人仰天大笑。

如果狄九在,就会赫然发现,那日被他放狠话的张家掌柜就在其中。

张记粮店其实就是张公的物业之一。

粮商来官府粮店进货的行径,倒不出乎林放的意料。

马克思说得不错,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资本生来就是要吸血。

吃吧,怕的就是你们不吃。

“狄七,派人告诉四家粮店的弟兄,明日粮价再提高一百文。

每家粮店的投放量由原来的150石增加到500石。

且不再限购,百姓能买多少就卖多少。”

“好咧,少爷。”狄七领命而去。

前日,天武军大营接到密信。

第一批稻米已从应天府出发,不日将达到青州。

为了走漏风声,林放让狄咏和狄九前往迎接。

而留在身边伺候的,正是狄七,狄九的堂兄。

官府粮店的衙役接到口信,露出大板牙对狄七笑道。

“早应如此,这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就便宜了那些吃得满脑肥肠的粮商。”

翌日,天色微明。

当新的草标插上后,人群骚动了起来。

“造孽啊,今日的米价又上涨了一百文。”

“狗日的,兜里的钱本可买两石,现在只能买一石了。”

“安静安静,大家听我说两句。”

衙役站在队伍前方,手往下压了压。

“涨价是无奈之举,附近州县也遭旱灾,全靠青州常平仓的维持着。

为了能让大伙买到更多的低价粮,官府决定,往后本店每日售卖500石稻米。

欲购从速,手快有手慢无。”

说完,让开路,人们蜂拥而入。

当青州粮商得知官府粮店提价增放的消息时,已巳时。

“赵兄,你可知官府此举有何意?”

“能有什么意图,顶不住了呗。

手里的粮食不够,唯有提价。

又不能不顾百姓死活,唯有增加投放量。

正好今日不限购,照我看,他放多少,我就吃多少。

我等把市面的稻米全吃进,到时卖多少钱,就是我们说了算。”

另一旁的胖粮商剔着牙,睥睨道。

“我说老梁,你该不会是怕了那小子吧。

怎么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呢。

全青州的粮商同仇敌忾,就不信拿捏不了一个毛头小子。

据大名府和真定府的探子汇报,境内没有运粮的队伍经过,你就放一百个心。

相信那小子看着常平仓日渐减少的存粮,忧得要挠破脑瓜子。”

听了两位同仁的安慰,老梁安心了许多。

随后,三人让身边的随从回去送信,命自家掌柜派人去官府粮店买米。

官府放多少,就买进多少。

当日,四家粮店共两千石稻米,不到下午就被买空。

望着店内白花花的大米,粮商们个个喜形于色。

这可都是银子,转手卖掉即可变现。

如果运到附近州县,获利说不定更丰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