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青州大旱,灾民遍地,独自动身前往汴京并非易事。

要是遇到马贼,到时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反而,军营中最为安全了,而且还可以零距离接触狄青这位北宋大牛。

“行,就听狄兄的安排。”

见林放同意住下来,狄咏风风火火地出去安排住处。

三天后,背疽的脓液减少。

大部分腐肉已脱落,疮面渐结。

林放按照10%红升丹和90%熟石膏粉配制成九一丹,重新敷在疮口处。

狄青活动了一下肩膀,笑呵呵地道。

“林小友果真医术了得,短短三日就把老夫从死门关拉了回来。”

“狄公言重了。

皆因狄公一生为国征战,阎王爷不忍心让狄公踏入阎罗殿。”

“林小友抬举了,食君禄,忠君事罢了。

咏儿,好生陪林小友。

为父出去察看一番,也不知外面灾民如何。”

狄青说完,抬脚就往外走。

“狄兄,不知青州旱灾到了何地步?”

狄咏摇了摇头,苦笑。

“灾荒越演越烈了,小弟昨日入城查看了一番。

城中的各大粮店,每日限量放粮,而且粮价一日比一日高。

为了充饥,百姓吃野草啃树皮,有的甚至吃观音土了。

再这样下去,青州境内恐怕出现易子相食的场面。”

林放头皮发麻,大饥荒让人性沦丧到如此地步。

晌午,狄青回来了,随行的还有尹洙。

两人刚坐下,狄青怒气冲冲。

“尹相公,气煞我也。

本指挥使好声好气劝他们降价,没想到他们敢拒绝。

依我看,不如出动天武军,打杀一批乘机作乱之徒。

强行冻结粮价,禁止囤积居奇。

如此,灾荒局面才能缓解。”

尹洙手捧热茶,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

“事到如今,唯有此法了,但愿可令青州的粮商悬崖勒马。”

一旁正在换药的林放张了张嘴,最后开口道。

“尹公、狄公,小子认为此举不妥!”

“哦,不知林小友有何看法,说来听听。”

尹洙对林放的印象颇好,虽然年纪轻轻,但医术了得。

近日,每与其交谈,其总有新鲜的看法。

“小子认为,控制粮价,单靠杀一批趁火打劫的奸商并非可行。

如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恐怕会引起民变。

在商言商,商场上的事,咱们可用商场的手段来解决。”

尹、狄两人相视一眼,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挺直了腰。

“小友,快快说来。”

“敢问尹相公,青州城内的常平仓存粮有多少?”

“老夫今日派人盘查过了,只剩7万石稻米。

如今青州城受灾百姓30万人,7万石稻米实在是捉襟见肘。

如果苏杭的粮商再不往青州运粮,恐怕一个月后,青州城将成人间炼狱。”

林放在心里盘算了一下,1石等于120斤,7万石就是840万斤

“两位相公,即使按照每人每日一斤,常平仓的存粮还能顶上一个月。

家师曾说过,我方掌握多少物资,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

既然存粮充足,小子认为可以与城中粮商一战。”

“林小子,计将何出,快快道来。”

狄青的急躁脾气受不了卖关子。

“小子认为常平仓粮价亦应跟随民间粮店涨价,直至每石一贯以上。”

营中的三人本以为会有一番高论,没想到却是跟随奸商涨价。

“兄弟,灾前,每石稻米才7百文。

眼下涨到一贯多,已是民怨沸腾了。

如果常平仓粮价也跟着粮商的涨,你我兄弟二人出了营,估计会被敲黑棍啊。”

站在一旁的狄咏好心地提醒道。

“无妨,能舍得买高价米的必是富户,贫苦人家早已排队领官府的救济粥了。

高粮价既是为了收割城中富户,也是为了吸引外地粮商往青州运粮。

诸位,如果粮价低迷,会有粮商愿意往青州运粮吗?”

不理会三人的低头沉思,林放继续道。

“逐日提高粮价后,常平仓每日放粮的量是先少后多。

用最少的粮,把粮价推高。

粮价推到越高,我们就越能洗劫粮商的口袋。

此外,还需偷偷地派人到附近州县买粮,运回青州中。

手中掌握粮食越多,我们手中的牌就越多,越能让粮价崩盘。

派人驻守粮店,征收重税,减少粮商手中的现银......”

林放越说越兴奋,干脆坐下来。

拿起茶杯做示意图,啪啪地演示着。

“至于灾民,除了每日有两碗粥裹腹。

还需发动他们做工,免得闲下来打架斗殴。

让其平整周围地面,搭建统一棚屋、统一的茅房,每人隔三差五必须洗澡。

此外,还可以鼓励寺庙大兴土木,招募工匠。

此时的工价最低,正是为佛祖菩萨重塑金身的最佳时机....

狄家父子和尹洙,都在默默地看着,思考着,遇到不懂的才会出声问两句。

直到林放说完,尹洙叹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真不知令师是何等智慧人物,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徒儿。

林小友的法子,包含打压粮价和灾民管理,一章一法、环环相扣。

有了此法子,老夫心神大定,回去后照做就是咯。”

林放笑了笑,“家师曾教导小子,众生皆苦,入世需慈悲为怀。

小子只是看不过商贾在大灾之际,仍想要赚尽最后一个铜板。”

“林小友,明日随我入城,再劝一劝那帮粮商。

如果他们依然不肯松口,那就别怪老夫没事先提醒了。”

狄青从怀里掏出一枚玉佩,抛给林放。

“好小子,不愧为高人子弟。

第一次出手,就治好了老夫的背疽。

再次出手,就解了青州的难题。

如此惊才绝艳之辈,狄汉臣岂能错过。

您与咏儿年纪相仿,老夫称你一声贤侄可否?”

玉佩入手细腻、温润如玉,光是从手感就知其价值不菲。

林放赶紧收好,能当狄青的贤侄是旁人都求不来的福气。

“好你个狄汉臣,敢将老夫的军。”

尹洙笑呵呵地说完,也解下腰间的佩玉。

“此玉为老夫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时所置,跟随老夫已二十余载。

今有林小友出手解救青州之危,挽百姓于水火之中,此玉当配英雄少年。

唯愿我大宋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狄青嘴里一边念着“礼重了,礼重了”,一边伸手把佩玉抓了过来,塞到林放的手里。

林放手握佩玉,肃容道。

“长者赐,不敢辞。

尹公的厚爱,小子铭记于心。”

尹洙挥了挥手,踏步出了大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