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
儒家拜师可繁可简,要排场有排场的做法,简单有简单的做法,主要是心意到了便可。
两位老人依足古礼,选定了第二日的卯时,也就是俗称的日始破晓之时。
方唐镜这边连夜布置好拜师需要的物品,有锦衣卫的“帮忙”,不算难事。
丑时,也就是鸡鸣之时,方唐镜便起床沐浴焚香更衣,静待吉时。
吉时到,二老准时出现在方唐镜所处的小院。
当然,二老昨日也是借宿在附近的“农家小院”里的,不然也不会来得这般准时。
拜师礼在院外举行,孔子象坐南朝北,其下西侧是孟子象,象征儒家正统的孔孟二圣。
拜师礼第一项就是洗盥礼,也就是浇水洗手,诚心正意的意思。
然后拜孔孟二圣,接下来才是拜自己的老师。
礼毕,送上束修,这个礼是不可免的,孔圣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凡是交束脩的学生,我都是很用心地教的。
反过来说,没给束脩的,是不是就意思意思而已?
学生没交学费,老师也是可以不教的,毕竟先生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的嘛。
束修,就是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师最起码的礼物。
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拜师六礼一说。
所谓六礼,即是指“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腊肉”六样礼物。
每一样都有讲究。
芹菜寓意学生要“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寓意“莲子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红豆寓意为一路鸿运高照。
红枣寓意学生早日高中。
桂圆寓意学业早日圆满出师功成名就。
腊肉寓意不忘古礼,不忘师德。
老道受了方唐镜的拜师礼之后,回赠一份桂枝和葱。
桂枝表示蟾折桂之意;葱与聪音近,寓聪明通达,为人正直。
接着老道带着方唐镜念诵了一遍《大学》首章。
象征着从此之后,老道担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老道念完之后,问方唐镜道:“汝为何而读书?”
方唐镜下意识地就想答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过幸好及时止住。
这个名人语录张口就来的毛病实在是要改一改。
想了想,方唐镜答道:
“徒儿初时贫苦,只想生活好过一些,能出人头地就更好一些,后来读书渐多,明白圣人书里写的世界,需得有人去做才能一点点实现,弟子就想着自己不论多少,尽力去做便是,总能让这天下一点点离圣人所想更近一些罢。”
老道和老儒颇为意外地对视了一眼,依照方唐镜的性子,他们已经做好了听到方唐镜说出诸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等壮语的。
然而方唐镜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了一番内心的想法,虽没有豪言壮语,却更显踏实。
“善!”老道挼须,缓缓道:“为师姓李名秉,字执中,号迂斋。承袭儒家孔孟道统,崇民贵君轻,得罪的官员数不胜数,汝为吾之弟子,前途凶险实多。”
老道前面那句为何读书并不是形式上的一问,而是大有深意。此时老道讲出自己所走的“道”,实际上就是孟子的道统,民贵君轻。
实际上这是很被皇帝忌讳的,太祖高皇帝在位时,曾一度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撤销,将孟子从文庙里请了出去,后来经大臣们力劝才又将孟子请了回来的。
很直白地告诉了方唐镜,做他李秉的弟子,不是这么好做的,很可能不能成为助力反而成为阻力,且现在当年的仇家如果还没死的,大多都已是高位大佬了吧?
虽然已经觉得很了解方唐镜了,老人还是要当面问出这个问题。
方唐镜微笑道:“夫子走得,弟子缘何又走不得,依正道而行,何惧之有!”
方唐镜从容淡定,意思是你老未走完的路便由弟子来走了……
老道满意得不得了。
方唐镜象是才想到什么,试探着问道:“夫子,你可就是那个人称‘天下第一天官’的?”
老道笑问:“然也,怕了么?”
“怕!”方唐镜爽快答道;“怕……给您老丢脸!”
一阵阵笑声在山林间回荡.
霞光喷薄而出,天边无数红云,旭日猛地一跃,挣脱地平线的束缚,升上天空,并不刺眼,却有无限光明的感觉。
初升的阳光照耀在一老一少脸上,竟有了一层神圣……
老道又对方唐镜介绍道:“这是你王师叔。”
方唐镜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师叔。”
老儒还礼,说了好些恭喜的话。老道十分受用,一直笑眯眯地听着,等老儒说完后冷不防问道:
“石渠老弟,我这弟子叫你一声师叔,可不是白叫的,况且我这弟子昨日又是赠诗又是帮你破案,你若不拿出点诚意来,未免说不过去。”
李秉毫不客气,摆出一副兄长架式。
王师叔脸上一苦,别人敢说这话,他鸟都不鸟,可此李秉是别人么,大明滚刀肉是也。
看来,不拿点干货出来是不成了,不由苦笑着在身上摸了摸,苦笑更甚。
除了两袖清风就是清风两袖,连个玉佩什么的都没有。
倒不是他小气,也不是他穷得真的只剩两袖清风,实在是他从来不带这些,铜钱碎银子倒是有几两,可这时候能拿这些东西出来么?
他可是知道,方唐镜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东西,若方唐镜当真收下,“回礼”自己一张千两银票怎么办?
李秉笑眯眯的,也不急,就这么看着,等着,弄得方唐镜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刚要说话,便见老道摆摆手,便知趣地不再说话。
老儒左摸右摸,额头上竟是冒了热汗,犹豫了半晌,还是长叹一声,从袖里取出一本封面空白的书籍出来递给方唐镜。
“看看吧,这可是都是文坛前辈们的好文章,虽是临时抱佛脚,却也不无裨益。”老道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方唐镜疑惑地翻开,上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明显是手抄本,可里面的文章连一个署名的都没有,谁的文章?
方唐镜脑里灵光一闪,这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刻,两位老人绝不会让他看无关的文章!
再想到两人的身份,尤其是王恕的职位,还用说么,手里这些文章绝对是当下士子们打破了头也要抢的珍贵材料啊!
历来大试之前,士子们都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
那就是揣摩考官的文风喜好。
要知道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风格也是千奇百怪,豪迈的,携永的,复古的,华丽的,清新的不一而足。
大考试时候若能写出考官喜欢的风格,挑中的几率自然就大大增加,这乃是公开的诀窍。
但现在除了主考官,其余人是谁都不知道,所以士子们即便是想揣摩也干瞪眼,瞎猫捉死耗子般的瞎猜。
当然,南直隶出名的府县学教喻也并没有多少,诸考生若是有心,各自交换本地教喻文章也是能凑齐的,但如此一来需要揣摩的量就大了去了,谁也没有这么多功夫,只能看些重点而已。
按照惯例,各房同考试官则由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三司从全省各府县教喻官中挑选。
所以这个时候两老突然拿来几十篇文章叫方唐镜看,这些文章十有八九是候选考官的文章,揣摩其人文笔自然大有好处!
以王恕和李秉两人的正直品行,能想出这个办法帮他精进,实在已经是原则内的极限了。真心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怪不得王恕刚才一脸便秘的样子,内心定然是天人交战,直到最后方才不得不拿出来的,实是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错事一般。
方唐镜心中感动,不过此次考试,乃是他与李士实全面交锋的终结一战。他已经另有了全面的安排,大概率这本“揣摩资料”是用不上了。
当然,老道的真传“八股取士之义”才是他最看重的传家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