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往不同,若是之前白彦这般授予欧阳风权力,在场众人必然会反对。
但现在欧阳风立了功勋,聪慧谋略,此等能耐是旁人所无法企及的!为此,众人对白彦的嘉封表示心悦诚服,没有异议。
接下来的时间白彦打算与众干部商讨两件事,第一件,那就是巩固白柳国在北地州的统治。
北地州军民已作归降,但白柳国仅仅只有一千鹰嘴军驻扎其中,其控制力度还不够。白彦打算选调官员及军士前往驻扎,宣誓主权,加深巩固。
柳小五:“我提议让赵军屯长驻扎北地州!赵军屯长是北地州出生,对那里十分熟悉。”
秦庄“附议,我也认为赵兄合适。”
刘千文:“我认为周军屯长比较合适,毕竟他曾是那里的郡尉。”
……
一时间大家各之推荐人员,主要都集中在周九九、赵大海两人的身上。
白彦与其他人想法类似,也是想从两人之中选调一人,就是不知道选谁好。
“欧阳兄,你认为如何?”白彦看了欧阳风一眼,想看看对方是什么想法。
“在下认为,周军屯长合适。”
选调一人驻扎北地州,此人除了要统率兵马护卫北地州外,还需要兼任刺史之职,上传下达、执行公务、统率军民,最好在北地州有名望。
相比于赵大海,周九九明显更合适,毕竟周九九是当过郡尉,在当地也深得人心。
除了欧阳风外,柳眉也同样表示支持,认为周九九适合。
“那么人员也就定下来了,就周兄领一万名鹰嘴军驻扎北地州,兼任刺史之职。”白彦很随意地说道。
殊不知听得白彦这授命,可令得周九九躯体一震,难以置信道:“白王……真让我前去北地州吗?”
“是啊,有什么问题?”
“但我是降将……北地州土地广阔,军事要地,怎能交在我手上,还是让赵兄来吧。”
“就算是降将又如何?你既然投奔于我,自是我白柳国之人了,除非你不愿意前去北地州。”
“不!我非常愿意!”
周九九是北地州人氏,族人、根脉都在北地州,他怎可能不愿了。
当下不再推辞,周九九这就领命了。
安排好北地州的人员问题后,那么就是探讨北天州、北海州的两州之地。
北方三州,位于海州之上,共三块地域组成。
北地州已然被白柳国拿下,那么下一个讨伐的目标就是北天州、北海州呢!白彦想趁着白柳国气势正兴时,快快将另外两州拿下,以便于让领土扩张一倍!
众干部此时情绪涌动,干劲满满,像是秦庄、柳疾、李斌等人都主动请缨要带兵讨伐。
却是这时,夫人柳眉聪明了一次了。
“既然欧阳丞相成功招安北地州刺史,何不故技重施将北天州、北海州刺史也一同招降呢?”
这么一说,令得众干部们恍然,都表示这是一个好办法。
然而白彦却是摇摇头了:“恐怕是不成了。”
“不成?夫君,这是为什么啊?”
“那两刺史估计已经被杀了,而东齐君主恐怕已经知道前线战斗的真实情况,甚至派兵增援北海州、北天州,意图要将白柳国覆灭。”
为什么白彦会有如此推论?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落后,白彦当然没法得知远在千里外的皇城情况了,他能猜到,是因为他从一则讯息中推断出来的。
就在今日,柳小五的情报网络传递出北三州一则消息。
北海州、北天州两位刺史已被东齐君主召到上和城中。
两刺史被召到上和城,还能有什么事?肯定是齐王已知晓两人瞒报军情之事了!
“七民山战役”失利、隐瞒前线军情、北地州刺史外逃,这些事情叠加在一起如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齐王的脸颊上,国威大挫,皇族颜面丢尽,这必须得有人承担后果!
作为主帅的孙大东都已经逃走了,也就只有袁一河、赵高伟两位刺史承担责任,齐王不整死他们那才奇怪了。
而一旦两刺史死亡,北海州、北天州将无刺史坚守,齐王肯定会另派新官前去上任,并且还会遣派大军协同两州来讨伐白柳国。
此时白彦就把想法道出,称着现在就算让欧阳风前去招安北天州、北海州,恐怕也是招不成的。
欧阳风点点头:“正如白王所言……况且就算赵高伟、袁一河两人尚在刺史之位,恐也难以招安。”
当初欧阳风携带钱粮去招安,为何独独选择北地州的孙大东,而不选择袁一河、赵高伟两人?这也是有原因的。
赵高伟是北天州的刺史,而北天州毗邻楚国,州郡内设有重兵、监察室、督军等,这些人消息灵通专门负责监视州郡边界线。
若是欧阳风贸然进入北天州恐立刻就被人发现,到时还没见到赵高伟,他就已被人拿下,而这也是他没去北天州的原因。
至于北海州,刺史是袁一河。
奈何袁一河此人忠心耿耿,名门出身,他并不像孙大东那般贪婪自私、见利忘义,即便前去招降恐怕对方也是宁死不屈。
“很遗憾,若想要拿下两州之地恐怕以‘招安之法’是很难成功的,咱们之能另辟蹊径。”
听得欧阳风的话,众人微微点头算是明白了。
既然招安不成,那就只能军事强取了!
柳疾道:“若是白公子预料准确,不久后东齐大军将会增援两州之地,刻不容缓,咱们得尽快行动。”
秦庄:“是啊,挥兵而上,咱们先将北天州、北海州的其中一地拿下吧。”
李斌:“白公子,北海州离我们近,要不先拿下此地吧!”
……
众人一番商议,言之有理,很快大家就确定了一个目标,先拿下北海州!
北海州,在海州的北上方,在一百年前曾是海州的一郡,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被独立出去,自立为一州。在东齐的南部,百姓因“海州”与“北海州”的历史渊源,因此常常会把“北海州”称作“小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