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衣冠 第507章 东窗丑事发

作者:大楚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56:00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褚华事发,褚蒜子求情不成,恼恨穆帝,更恼恨犯事的褚华。宽窄巷中,几人在轮番教训他。

“圣上已经给了台阶,你还是就坡下驴吧。”

褚华却不思悔改,对着规劝的褚建叫嚣道:“不就是个宫女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辞去卫将军,群臣会怎么议论?我今后还怎么见人!”

褚建没有好气,斥道:“没听圣上说吗,以观后效。你夹紧尾巴,敷衍也好,伪装也罢,过些日子,就会官复原职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争这一时的风头呢?”

舅舅谢万也来帮腔,奉劝褚华。

“没错,你大哥说得对,现在朝堂变天了,桓温和司马丕他们得以重用,已经将我们挤至墙角。他们虎视眈眈,咱们不能再被抓住什么把柄,否则一定会揪住不放的。”

褚蒜子溺爱弟弟,向来护短,但此一时彼一时,恨铁不成钢!

嗔道:“男人坏事若是坏在色心上,那是最最愚蠢的,你果真淫逸,秦淮河畔什么样的没有,非要打宫女的主意?”

褚华见几人异口同声指责自己,也不敢再辩驳,嘴里骂骂咧咧:

“真是晦气,向来都是平安无事,偏偏就那么巧?圣上连灯笼也不掌,而且这么早就歇息,奇哉怪也。”

边嘟囔,边开始写辞呈。

褚蒜子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因为皇儿太累了!”

“太累了?”

“是的,皇儿连日不辍,伤了身子,痼疾稍有发作,才提前回宫,误打误撞所致。从今往后,你们都听好了,小心行事,莫要再被人盯上,之前所有的见不得人的违法乱纪之事都要罢手。谨记,小不忍则乱大谋!”

褚建听完怵然心惊。

他忽地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件事没有了断,此时,姐姐却让大伙罢手。

褚蒜子在家里一言九鼎,务必要遵从,可自己现在想罢手也有难处,如果百姓再闹腾,那就将置自己于风口浪尖之上,兴许下场比褚华还惨。

想到这里,他心里很慌,偷偷瞥了谢万一眼,而谢万也正瞥着自己。二人会意,得抓紧了断。

那是前些日子,穆帝还未亲政时,褚建在寿州的瓦埠湖一带,低价购置了一块良田。

此田约八百余亩,从湖中清淤出来的厚泥养分极高,因而土壤肥沃,且一马平川,极易垦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良田中夹杂着几十户农户的私田,必须要把他们赶走。

褚建名下良田庄园甚多,这种事情常常经历,本以为是寻常小事,交给下人办就得了,不行的话,还有舅舅这个寿州刺史帮忙,也就没放在心上。

奇巧的是,小事酿成了大事,让他叫苦不迭……

在自己的威逼利诱和谢万派出的衙役的软硬兼施之下,绝大多数农户都无奈交出田契,要不就是置换了距家较远的瘠田,要不就是成为庄园佣耕之人。

这样不公正的买卖,引起了不小的民愤。

有几户不听话的,则由褚建的妻舅戚仁出马,带些喽啰家丁一阵拳打脚踢,反正出了人命也有衙役出面,调处息讼了事。农户噤若寒蝉,不敢不从。

但偏有一户老汉,祖上三代一直栖居于此,坚决不肯退让。

纠缠了一个多月,戚仁使出浑身解数,但老汉骨头太硬,宁死不屈,还扬言要进京告状。

戚仁原本想乘夜将老汉父女二人绑起来,沉入湖中,被谢万阻止。

谢万以为,此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再死人,怕难以招架。戚仁便暂收杀心,准备等事情稍稍平息之后再说,这一耽搁,就把这茬给忘了。

二人眼神一交,顿时明白,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杨老汉,无论如何,都要早日结果了此事。

毕竟,褚华刚刚降职夺官,可不能再惹恼皇帝了。

大司马衙署,桓温翻阅着军备文档,不时默念,不时记录,忙着盘点朝廷兵备。

算着算着,他觉得其中出入很大。

搁下笔,踱起步来沉思,还默默自语:“勾稽之下,这账目颇为蹊跷,为何饷银数额远远超出兵员之额,问题出在哪里?”

大晋军制,大军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兵员皆有严格定额,报尚书台定档,由朝廷按数目及军阶,定期拨付饷银和甲胄装备。

若发生战事,战死或负伤失去战力的,则从兵员中剔除,同时也相应削减饷银和装备,改为抚恤发放。

中军由朝廷统一承担军需,外军如征镇军幕府,军需则由朝廷和所驻州郡按份额承担,而州郡兵则一律由州郡衙门自行支出。

自褚裒担任卫将军后,中军一分为二,由褚家和武陵王司马晞各自掌管,建康城内尤其是皇城由司马晞负责,而京畿郊外由卫将军值守,如遇战事,二人协同防御。

问题恰恰就出在卫将军帐下!

褚裒惨败,丧师失地,卫将军麾下折损数万,褚华接替之后,一直没有及时补充,簿册上显示,兵卒仅有三万五千左右,可是,账目上显示,尚书台拨付的军需则足够五万人之用。

也就是说,另外的一万五千人的军饷,卫将军府不是虚报冒领,就是别有乾坤!

虚报冒领不过是将领贪腐,查办之后按律治罪即可,这一点桓温并不忧切,而真正让他警惕的是其中是否还藏着其他玄机?

桓温不敢想象,比如说是褚华暗中埋下了什么伏笔,做了什么手脚。

若想查明其中缘由,当然是到卫将军府稽核账目,看看是否和尚书台账目一致,再至军府麾下各军中查验花名册,即可瞧出端倪。

桓温曾私底下问过何充,但身为尚书令,何充对此竟然毫不知情。

一来此事由尚书仆射亲管,二来,何充政事繁杂,做不到事无巨细。

桓温心想,为避免惊动褚家,只好另寻高人,或许只有他能够知悉其中内情!

“桓某参见会稽王!”

“原来是桓大司马,免礼免礼!大司马百忙之中,驾临敝署有何指教?”

“在下岂敢岂敢!”

桓温客套还礼,眼神四处扫了扫。司马昱会意,便喝退衙署,关上房门,只剩下二人交谈。

司马昱一直看好桓温,恨不能为自己所用,除了欣赏,还心存愧疚。桓温是大才,他一直拉拢示好,还曾几次劝告四哥司马晞不要和桓温为敌。

如中秋之夜皇城根下的夜袭,还有西固山下的围剿,甚至劝阻四哥参与褚家的阴谋。可是,司马晞虽有收敛,但始终是一心依附褚蒜子。

其后,当褚蒜子彻底与桓温为敌时,司马昱为自保,一直秉承中庸之道,谁也不得罪,谁也不讨好。

司马昱明白,有桓温这道屏御,完全可以为自己挡风遮雨,一旦桓温倒下,可能褚蒜子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了。

而今,褚蒜子交权,穆帝前次召集四人商议朝政,其意不言而喻,自己和桓温都将成为圣上的辅翼,属于同一个阵营。

但他不像桓温和司马丕一样乐观!

行事谨慎的风格让他隐隐觉得不安,他不相信褚蒜子就这样默默地退出舞台。他告诫自己,还得小心翼翼,要留有一手。

因而,他一面劝谏穆帝不要操之过急,一面自己谢绝加封。他是要观望一阵子,待确信没有后患时,再奋起一击,以雪多年来遭受的褚家欺压之仇。

得知桓温来意,司马昱高挑拇指,以示赞同:

“大司马果然明察秋毫,甫一到任便发现玄机,其实本王一直在等,等大司马过来询问此事。”

桓温惊讶道:“王爷莫非也看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非是不妥,而是怪异!”

“王爷何意?”桓温饶有兴致的问道。

司马昱神神秘秘说道:“褚裒死后,本王接任尚书仆射,头一件事就是悄悄清查卫将军帐下的兵备情况,不料遍寻衙署,均不见簿册下落,又不便声张,不能大张旗鼓查找,于是只能暗访。”

桓温理解他,不便声张其实就是不敢开罪褚蒜子。

“后来一个老书吏曾悄悄透露说,在本王赴任前,扬威将军就以清理其父遗物为名,来过一趟衙署,自此之后,簿册就不翼而飞了。”

“军备簿册,何等重要,怎能不翼而飞?”

桓温一惊,意思是除非褚华蓄意为之。

“这个,本王也不敢妄下定论,原想着找个机会问问褚国舅,不料他竟然犯事请辞了。值此时机,本王只能先暂时搁下,以免留个落井下石之口实。”

司马昱虚虚实实,让桓温直接去质问褚华,因为他自己现在还没这个胆量。而对方假装不经意的闲谈,却给桓温透露出一个重要消息。

“褚华请辞是犯事?下官越听越糊涂,敢问他所犯何事?”

“大司马果真不知?”

司马昱压低声音,道出了其中缘由。

想起先前褚华在芷宫还有在褚建的婚礼上垂涎杜芷岸的事情,桓温啧啧惊奇,摇头叹道:“这厮真是色胆包天,圣上亲政后,还不收手,可知此前干下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一桩宫闱秽行,自己不是宗室,不知道也很正常。

他佩服穆帝和司马丕守口如瓶,既避免了张扬出去,又给足了褚蒜子台阶,还逼迫褚华主动请辞,处理得很巧妙。

辞别会稽王府,桓温陷入了僵局。如果找褚华询问,对方肯定矢口否认,但这一万多人的空饷究竟是怎么回事?

而要想探出其中底细,要么就是禀明圣上,下旨查办,要么就是自己私底下暗中查访!

回府之后,桓温决定先行查访,他找来言川,言及此事,让撒出人手,在京畿一带暗访,看看能否发现些端倪。

桓温忧思重重,用罢晚膳,便欲回书房歇息。这时,管家桓平来报,说内侍传旨,让赶紧入宫议事。

这么晚了,桓温以为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进宫之后方知,北地来了一个使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