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4年,越王勾践带着越军前往吴国朝见夫差,这一行动不仅是对吴国的尊重,也是勾践策略的一部分。
勾践在朝见过程中,对夫差和吴国的大臣们赠送了许多财礼,尤其是对吴国的太宰伯嚭进行了重赂。
通过这种方式,勾践成功地让伯嚭在吴国朝廷中为越国说好话,进一步巩固了越国在吴国的影响力。
然而,伍子胥对此深感忧虑。他知道勾践的为人和志向,因此劝告夫差要提防越国。
伍子胥警告夫差,勾践与百姓同甘共苦,生活节俭,若不除掉勾践,他必将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伍子胥认为,与越国相比,齐国对吴国的威胁要小得多,他希望夫差能够放弃攻打齐国,先行攻打越国以除后患。
但夫差并未听从伍子胥的劝告,执意要攻打齐国。在大军出发前,夫差希望与勾践进行歃血盟誓,以示两国的联盟和信任。
勾践并不愿意,他派遣诸稽郢以巧妙的辞令推辞了盟誓,指出如果盟誓真正有用,那么之前的盟誓已经足够;
如果盟誓无用,那么在吴国的兵威下,越国也不敢有背叛之心。夫差接受了这一解释,同意不举行盟誓仪式。
同年五月,夫差带领吴越联军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将领国书。
这场胜利使得夫差更加自信,他回国后甚至责骂了伍子胥,认为伍子胥的担忧是多余的。
文种观察到夫差已有骄横之色,建议勾践向夫差借粮食,以此来试探夫差的态度。
勾践按照文种的建议行事,结果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借给了越国粮食,这让越国君臣都感到暗自高兴。
不久后,伍子胥出使齐国,并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大夫鲍牧。当夫差听说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愤怒,认为伍子胥有背叛之心。
在愤怒和误解之下,夫差赐给伍子胥属镂剑,逼迫他自杀。
伍子胥的死,不仅是吴国的一大损失,也为越国的复兴和最终的复仇铺平了道路。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前往黄池参加诸侯会盟,这一事件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夫差为了这次会盟,几乎带走了吴国所有的精兵强将,仅留下老弱病残和太子留守国内。这一决定,为越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勾践再次询问范蠡是否可以趁虚攻打吴国,得到了范蠡的肯定回答。
于是,在这一年的六月十一日,勾践精心策划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他派遣了善于水性的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型军官一千人,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兵分三路攻打吴国。
一路由范蠡和舌庸率领,沿海岸上行至淮河,目的是切断吴军的归路,使夫差无法及时回援。
另一路由越将畴无馀、讴阳率领,从南边快速推进,直逼吴国国都的郊区。
吴国的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於姚在泓水上观察越军的动向。
在关键时刻,王孙弥庸见到了姑蔑的旗帜,认为这是他父亲的旗帜,激动之下决定出战。
尽管太子友提出了谨慎的考虑,但王孙弥庸和王子地还是带领五千人出战。在随后的战斗中,弥庸俘虏了畴无馀,王子地俘虏了讴阳。
当勾践率领第三路军队到达后,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姑熊夷的再次交战中,吴军虽然多次挑战,但勾践采取了避战策略,待吴军士气衰落后,发起了突然反击。
这一战术取得了巨大成功,越军大败吴军,俘虏了太子友、王孙弥庸、寿於姚,并杀害了太子友。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勾践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乘胜追击。
他率领中军逆江而上,直接袭击了吴国的国都,攻陷了外城,进入了吴都,并烧毁了姑苏台,运走了吴国的大船。
这一系列行动严重削弱了吴国的实力,对吴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吴国人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急忙派人前往黄池向夫差报告。
夫差担心这一消息被诸侯得知,会影响到自己在会盟中的地位,于是秘密地处死了七个报信的吴人。
黄池之会结束后,夫差急忙回国,并派人向越国送去厚礼,请求议和。
越国也意识到自身无力一举灭吴,于是在当年的冬季与吴国达成了和解。
姑苏之战后,吴王夫差由于过于自信,决定让士兵回家休整,没有加强戒备,这为越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文种洞察到了吴国的弱点:连年的天灾、士兵疲惫、民众饥饿以及军队分散。
他倡议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备战,争取一举击败吴国都城现有的军队,实现灭亡吴国的目标。
即便吴国边远地区的援兵赶来,越国也可以利用在御儿(今浙江嘉兴石门镇东)的驻军牵制他们。
勾践认同了文种的计划,并开始着手准备。
在动员军队之前,勾践想要测试民众是否愿意为国家效命。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秘密地焚烧舟船宫室,并击鼓召集国人救火。
他下令说,救火而死的人将得到与阵亡相同的奖赏,救活而不死的人将得到与胜敌相同的奖赏,而不救火的人将受到与投降相同的处罚。
这一策略激发了国人的斗志和忠诚,人们纷纷涂上湿泥巴、披上湿衣服前去救火,表现出极高的牺牲精神和勇气。
结果,冲上前去救火的多达六千人,而冲进火海牺牲的多达三百人。
勾践见状,鸣金收兵,让民众退出火海。通过这次试探,勾践了解到军心可用,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他断绝了与吴国的外交往来,开始动员军队,准备征伐吴国。
在这一过程中,勾践把国政托付给文种,命范蠡和太甬检阅越民,编入军队,挑选出精兵王卒六千人。
在此期间,楚国的使者申包胥来到越国,沟通伐吴的事宜,并告诫勾践智、仁、勇的重要性。
这次的交流不仅加强了越国与楚国之间的联盟,也为越国提供了宝贵的外交支持和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