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啾!”
未曾想,城门非但没有打开,反而有乱箭射了下来。
若非姜维武艺精湛,反应敏捷,迅速调转马头躲避箭雨,恐怕已经被射成了刺猬。
姜维侥幸逃得一命,当即大怒,对着城墙上喊话道:“为何放箭!”
马遵此时却是漏了头,对着姜维喊道:“尔等早已投降了诸葛亮,居然还敢在此诈城!”
姜维喝道:“吾等并未投降蜀国,还请明府明鉴。”
“冀县作为天水郡治,今无人镇守,若诸葛亮引军攻之,必难抵挡。一旦郡治沦陷,则天水震动,恐其余各县皆望风而降。”
“还请明府速回冀县,主持大局,以抗蜀军!”
马遵喝道:“尔等不可复信,皆贼也,欲诓吾前往冀县杀之,以为进身之阶乎?”
言毕,马遵当即命人乱箭急射。
姜维有心为自己辩解,可是看着那些自城墙上射下来的箭矢,只得无奈调转马头,对着梁绪等人说道:“太守贪生怕死,言吾等已经投降蜀国,恐怕不会打开城门,诸位以为当如何应对?”
梁绪等人闻言,想着蜀国大军不日即会围困上邽,全都心中惶恐。
主簿尹赏说道:“郡中诸吏,唯伯约最有才能。日后出路为何,还请伯约指点迷津!”
梁绪、梁虔也都急忙出声应和,满脸期待的看向姜维。
姜维皱眉沉思半晌,道:“既然上邽进不去,我们只剩两条路。要么直接南下投降蜀国,要么索性返回冀县。”
“我等根基皆在冀县,若能占据天水郡治,彼时是战是降,皆有所依,诸君以为如何?”
姜维、梁绪、尹赏、梁虔等人都出身冀县大族。
此番诸葛亮兵出祁山,投降的也都是各郡县世家大族,这也是为什么,马遵会怀疑姜维等人也都投降了蜀汉,不肯打开城门了。
梁绪、尹赏、梁虔等人,历史上能够在季汉身居高位,也都并非愚笨之人。
他们知道姜维的打算。
如果冀县能守,他们就发动百姓死守冀县,等到魏国援兵抵达以后,守住郡治必然是大功一件。
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未来必然都会青云直上。
毕竟,就连郡守都弃城而逃,他们若能守住冀县,这份功劳自然会直达天听。
如果冀县不能守,说明冀县之中已经有不少人暗中投靠诸葛亮,以他们在冀县的家世与名望,那些投降之人必然会拖他们下水。
那个时候,几人再献上天水郡治冀县,在诸葛亮那里也是大功一件,里外都不吃亏。
念及于此,众人当即齐声说道:“吾等皆愿唯伯约马首是瞻!”
几人既有定计,行事倒也果决,直接纵马朝着冀县而去。
众人抵达冀县,发现城门已闭,梁绪正想叫门,却被上官子脩拦了下来。
上官子脩亦为天水郡吏,在郡中颇有名望,谓姜维曰:“我等后路已断,进无所依,冀县已是唯一出路。”
“如今尚不知冀县情况,且以言语试之,再行决断!”
姜维深以为然,当即纵马上前,喝道:“吾乃郎中姜维,此间皆为郡中官吏,尔等还不打开城门?”
姜维自幼习武,虽是文职,武力却也超群,喊起话来底气十足,声若洪钟。
冀县守将看到姜维以后,问道:“郡守何在?”
姜维道:“郡守已经逃往上邽。”
冀县守将再问:“尔等为何不一同前往?”
姜维答曰:“郡守以为吾等与蜀军私通,不肯开门放吾等进城!”
冀县守将闻言大喜,道:“冀县军民已经决定依附诸葛丞相,既然马遵那厮放弃伯约,尔等何不与吾等一同反魏附汉?”
姜维闻言,心中暗道:“未曾想,诸葛丞相布局如此深远,就连天水郡治都有这么多人反叛,看来马遵逃往上邽,反倒是明智之举。”
对于投降季汉,姜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负担。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天水属于边陲之地,姜维哪怕出身士族,父亲也是因公殉职,亦很难进入魏国朝廷中枢。
魏国毕竟占据中原、关中、河北之地,可谓人杰地灵,朝中文官大多出自颍川、河北以及关中,出身天水郡的姜维,很难在朝中立足。
不仅仅是姜维,其余天水世家亦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居然会有这么多郡县反魏附蜀。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季汉作为大汉的延续,从法理上来讲,似乎比魏国更能代表正统。
大汉四百年基业,威望早已深入人心,纵然是姜维,内心深处也未尝没有兴复汉室的愿望。
念及于此,姜维当即说道:“吾等亦心向汉室,只是苦无门路。今丞相领天兵至此,自然愿意归附!”
冀县守将大喜过望,当即命人打开城门,迎接姜维等人入城。
入城以后,冀县吏民推举姜维与上官子脩代表冀县,前去祁山汉军大营拜见诸葛亮,请求诸葛亮派兵接管冀县。
姜维本就心向汉室,见冀县上下皆欲投靠季汉,遂与上官子脩一同前去拜见诸葛亮。
却说姜维、上官子脩二人轻装上阵,快马加鞭抵达祁山大营以后,看着布局严谨,旌旗遮天蔽日的汉军营寨,外面巡视的士卒全都孔武有力,阵型整齐,不由面露惊奇之色。
不过很快,就有一彪人马杀出,将二人团团围住。
为首将领正是霍弋,他提枪指着二人,厉声喝道:“尔等何人,怎敢窥视我军营寨!”
姜维急忙翻身下马,上前拜道:“将军明鉴,吾等本为天水郡吏,得知丞相举义兵,伐无道,兴汉室,故受冀县民吏推举,特来拜会丞相,欲以冀县举城相投。”
“还请将军代为通传!”
霍弋闻言大喜,冀县可是天水郡治,若能被汉军占据,不仅有着非比寻常的政治意义,还能与祁山大营、略阳、段谷一起,对上邽形成四面包围之势。
霍弋不敢怠慢,急令麾下士卒收了武器,带着二人去见诸葛亮。
只不过,当姜维进入营寨以后,发现寨中虽然旌旗众多,士卒数量却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其中还夹杂着不少老弱,当下心中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