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始建于1929年,距今已经有61年的历史。
二战时,这家重工厂曾为苏军生产了不少的坦克和弹药,是一家有着光荣历史的老厂。
得益于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掌握着的T72主战坦克底盘技术,以及能生产780马力的V-46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工业水平,六七年代的时候这家重工机械厂搞得风生水起。
一边依靠丰厚的军方订单,同时还研发出军转民的大型拖拉机和重型推土机等优势产品,效益非常不错。
可是随着苏军装备迭代,尤其是1968年列宁格勒基洛夫厂坦克设计局在T80坦克上设计装配了体积更小而功率更大的燃气轮发动机,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1976年T80正式量产列装苏军部队,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也基本失去了来自军方的大订单。
之后的整个80年代,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都在摸索中前行,几次转型尝试都均告失败。
虽然依靠着拖拉机和推土机还能苟延残喘,但苏联的重工业实在太发达了,缺乏研发经费的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已经落伍,陷入只能吃老本的恶性循环。
去年苏联糟糕的国内经济成为了压垮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行也不愿意再贷款,资金链断裂无法挽回,破产清算怕是已经不可避免。
听完叶琳娜的介绍,陈百川的内心简直是要欢呼雀跃。
他是真没想到叶琳娜会主动给他介绍来一个能够进入苏联投资的消息。这可真的是瞌睡了就有人给他送枕头了。
这不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更是比进口几台精密机床更有力的筹码啊。
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死活陈百川是一点儿也不关心的,他只要三样东西:贷款,技术,还有设备。
这家重工厂拥有成熟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技术,履带底盘技术和悬挂技术也都很不错。或许在军用领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但放到民用领域,那是相当能打的存在。
就说那V-46型涡轮增压柴油机780马力功率,如果放到如今国内的民用重型车辆市场,哪家企业不迷糊?
现在国内的大型推土机动力一般也就三四百马力的吧。
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技术还是有价值的!只可惜它生在了苏联这个重工业的怪物集中营中,因此才会生存如此艰难。
只要能把它的技术、设备甚至是熟练工人搬回国内,啧啧啧,陈百川觉得自己立马就能成为各个省政府闻风而动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如何能够搬空这样一个厂子呢?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前世陈百川见识过太多国企私有化过程中闹出来的破事。
苏联同样是公有制企业,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工人如果要以厂为家发扬主人翁精神,那他还真得坐蜡。
陈百川心里急速的盘算着这其中的可操作性,也询问着叶琳娜机械厂现在的真实情况和主要矛盾。
不出陈百川意料,由于苏联国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企业产品滞销,银行贷款断供,工厂资金链断裂。
而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本就债务多,包袱重。六十年历史的老厂退休人员还特别的多,现在连工人工资都放不动了,厂子马上就会成为一个债务黑洞。
陈百川就是在国有大丰厂里长大的,他爹还干到了厂长,从小耳濡目染之下,他太清楚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这样的情况了。
甚至可以说未来十年,国内一大片国有企业都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下的企业迟早都会走入这种困境。
他老爹这几年为了给大丰厂续命,大魄力的对大丰厂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却也为此得罪了很多人。
陈百川不知道老爹被人设局陷害是不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但他知道没有了自家老爹的大丰厂必然还会像前世一样的破产倒闭。
破产了大丰厂大概也一定还会像前世一样,摇身一变成为魏城著名的民营企业吧。
陈百川的眼睛里闪着寒光,回忆起了前世一些不好的记忆。
前世陈百川之所以搞服装厂,就是奔着挤垮大丰厂去的。他在魏城开分厂,不计代价的与大丰厂抢人才抢市场,开发与大丰厂同质化的服装然后赔本倾销,硬生生花了三年时间逼死了大丰厂。
为此他不惜赔了三四个小目标,而事成之后他更是干脆的撤资关厂,给魏城留下了一地鸡毛。
这辈子嘛,或许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前世大丰厂私有化的过程中,藏了多少的猫腻,造成了多少国有资产损失,甚至有哪些人参与其中,陈百川都调查的清清楚楚。
这辈子他只需要静静等着,看对方起高楼,看对方宴宾客,然后一封举报信让那些人统统锒铛入狱!
本着谁受益谁就有动机的原则,陈百川也懒得去调查这帮人谁是对老爸设局的真凶。他要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一不小心思路跑远了,好在这是在电话中,叶琳娜看不到陈百川的走神。
对于拿下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陈百川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叶琳娜,我对收购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很有兴趣,我的父亲也是一家大型国企的厂长,我对机械厂的症结有一些想法。
我大致说一下我的想法,如果你觉得可行的话,等我这边放寒假后,我去趟伊尔库斯克市,可以谈一谈收购的事情。”
叶琳娜一听陈百川要来伊尔库斯克,心情立即开心了,回应道:“你说,我记一下。”
陈百川:“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我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让这家企业运转起来,但破局的关键还是要让机械厂恢复造血功能,让银行恢复信心愿意贷款。
其实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产品在苏联国内无人问津,但如果换个方向卖到中国,它的产品却是抢手货。
中国要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建设大潮,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只要能打入中国市场,那么订单绝对会源源不断。
当然,想要打开中国市场,除了技术和质量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成本。
目前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的人工成本太高了,再加上若是将好几十吨的大家伙运到中国那运费根本无法让客户接受。
因此,我的思路是把组装生产线建到中国,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只生产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部件,如V-46型涡轮增压柴油机。
只要能实现这个产业链,伊尔库斯克重工机械厂便可以经历涅槃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