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放纵人生 第104章 创作与改编

作者:茶杯泡枸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7 00:26:56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在中国历史上,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在不同的朝代又有着不同的版本。

在主流版本中,一种是以《木兰辞》为代表的官方版本,讲述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年,屡建奇功。战争结束后木兰凯旋,皇帝论功行赏要封木兰为尚书郎,但木兰思念家乡,只想与亲人团聚。于是她拒绝赏赐回到家乡。木兰回家后脱去战袍换上女装,同行的伙伴们这才知道与他们一同征战多年的战友竟然是为女子。

还有另一种版本记载于民间,前面花木兰替父从军和屡建奇功的部分没什么不同,但在木兰凯旋辞赏回乡后故事还没完。她是女子的身份被曝光,这个传闻被天子得知了,于是天子立召木兰回朝,欲纳木兰为妃。

结果木兰以死相拒,最终撞死在金殿上。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给她建立了木兰祠。

很明显,野史的版本除了孝和义以外,还有了一点女性意识觉醒的味道,木兰不愿委身深宫,宁愿以死抗争的精神得到百姓的尊敬。

只是无论哪个版本,如果要想要让美国观众接受,都必须要对原有的故事情节重新加工,做出符合美国市场口味的调整。

木兰代父从军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经典故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一定认知度的。

但木兰从军的动机来自孝道,这一点美国人就不容易理解了,北美可没有深厚的儒家忠孝文化。

自己如果不把这些文化上的偏差进行规避和重设,那就会成为剧本的败笔。电影也是一种商品,消费者的喜欢才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但电影又不仅是一种商品,它还能够承载思想传播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

所以陈百川必须小心的把需要修改的点都罗列出来,一一加以修正。如今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学生,他要做的只有一个目的,用剧本征服来教授。

首先就是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的思想出发点作出改变。

《木兰辞》里花木兰代父从军,其主要动机是尽孝,是为了维护家族荣誉,避免父亲年迈体衰还得奔赴战场。

这是对家族责任的主动承担,是被族人赞美的优秀品质。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家族息息相关,个人的行为和价值必须服务于家族利益。

但是美国人所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追求高于一切。

因此,孝道就不能成为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主要动机,而是要改成花木兰对自身命运的抗争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因此,陈百川打算把花木兰设定成一个生性调皮,喜好武艺,不愿意被家庭礼教束缚的女子形象。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花木兰这样的女孩子很难通过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途径获得家族认可。从军对她而言,就成为了冲破封建思想束缚、证明自身能力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的剧情之中,木兰必需坦言替父从军既是为了保护父亲,更是为了证明自己价值。

这样的人物设定才符合美国文化价值观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和注重个体自我实现的期待。

陈百川把木兰从军的动机和最终木兰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女英雄勾勒了出来,完成逻辑闭环的同时也定下剧本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大纲。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入爱情元素。

在美国文化中,爱情是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常被作为故事的关键线来推动情节发展。

给木兰的故事增添一个富有情感张力和浪漫色彩的爱情桥段,这符合美国观众对影片的期待。

只是《木兰辞》中从未提及过爱情,木兰的形象都是围绕忠孝展开,是纯粹的孝女忠臣。

哪怕是野史中涉及到一些木兰被皇帝看中,欲选为妃子,却被以死相拒的感情桥段,这也与美式的爱情完全不搭界。

假若让木兰在战争中有了相爱之人,但皇帝却跳出来横插一脚,那就把木兰的故事写成悲剧了。而迪士尼是要宣扬真善美的,王子玉公主一定要美满的在一起。

所以必须给木兰捏造一个男主角出来,然后设计一条曲折但感人的爱情线,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比如木兰加入军队的将军便可以做一个极好的男主,让木兰因为女扮男装而与将军造成种种摩擦和误会,剧情可以从摩擦争执到并肩作战,再到产生欣赏,终于到发现了木兰是女儿身后,种种误会解除,从而产生爱慕。最后让男主角在面对抉择时说出爱你,让爱情变的伟大升华。

大老美应该会喜欢这个调调的,他们喜欢激烈的表达爱情。

而照原故事里木兰那种遮遮掩掩等到还乡才变身女郎的戏码,在美国观众眼里大概会想此人有病。

这便是文化差异,中国人表达爱情喜欢含蓄,而美国人则是直接,这一点陈百川着重标注,之后还要认真完善一下。

爱情线有了,结合抗击匈奴的故事线,第二幕的内容大纲基本就有了。

接下来就要考虑增加的各种吸引观众的特色元素了。

比如说幽默搞笑必须有,那就在木兰的身边增加一个负责搞怪说话风趣的木须龙作为幽默担当,可以增加剧情的喜感,让故事变得好看。

对木兰的角色塑造要丰满,最后那个英武坚毅的女将军要和她从军前活泼俏皮的可爱少女形成强烈反差。

这样可以让角色留给观众深刻的记忆,甚至让观众想要二刷,再看看之前那个恶搞媒婆,作弄先生,难以接受相夫教子平淡一生的活泼少女。

这样的角色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其中的平衡点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各种元素的融合需要有妥善的考虑。

好在陈百川有前世的成功影片做参考,这才对做好这个电影剧本有了信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